【图语:重阳诗词】
农历九月初九为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九九重阳寓意长长久久,健康长寿,求寿也成为重阳节最为突出的精神寄托。1989年,我国重阳节正式定名为老人节和每年的全国敬老日。重阳诗歌是民俗与文学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体现了民族文化的悠久历史,又展现了古人独特的精神风貌。(10月20日中国文明网)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经诗人笔下流过,更是耐人寻味。反复品读由中国文明网编辑精心选编的十几首与重阳节有关的名人诗词,传统尊老敬老文化、重阳节登高思远和赏菊饮酒等习俗,在诗人的笔下立即变成了一幅幅秋风瑟瑟、天高云淡的水墨丹青,浓缩成一句句爱老敬老、思想怀远的经典诗句。读后怎不叫人如痴如醉、回味悠长。
赏析一首首重阳诗词,其大多以重阳登高习俗为核心,同时赋予茱萸、菊花各种象征意义和人文内涵。千百年来,尽管时光流逝、时代变迁,但一首首重阳诗词却成永恒、传承至今。只要反复吟读、仔细品味这些佳作名句,随时随地可以穿越历史、穿越时空,回到古人的诗词意境之中,像古人一样品茗饮酒、宣泄情感、寄情之中。
众所周知,重阳节是我国重要传统节日,其之所以流传至今不仅仅是因为节日的本身,更多的则是节日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品读这些有关重阳节的千古佳作,中华传统文化如同一个个跳跃的音符,随着古人的诗歌韵味从指间流淌。
首先是尊老敬老文化。重阳节又称“敬老节”,自古就有尊老敬老的节日习俗。至今,我们仍然可以从古人的诗词中感悟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表达的是诗人虽然年老仍有少年般的生活情趣;还有唐代诗人杜甫的“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表达的是诗人尽管年事已高,但仍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从这两句诗中,可以看出古人“老有所乐”的生活情趣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折射出古人对老人的充分尊重和无比敬重。古人尚且能够如此,在社会高度进步文明的当下,每一位为人子女更应该孝敬老人、尊敬老人,竭尽所能地让他们老有所乐、安享晚年。
其次是思乡爱国情怀。每逢佳节倍思亲。每一名远在他乡的游子,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海外,每逢重阳节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他们都会格外思念家乡、思念祖国、思念亲人。如唐代诗人卢照邻的“九月九日眺山川, 归心归望积风烟”,表达的是诗人在异乡对亲人对家乡的无比怀念之情;还有唐代诗人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同样表达的是诗人在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遇到佳节良辰倍加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情景。从古代重阳节诗词中,我们看到了他乡游子将对家乡的思念寄情于诗词之中,折射出游子浓浓的思乡爱国情怀。
再次是文明健康文化。古有重阳赏菊吟秋、佩戴茱萸、喝菊花酒等习俗,求寿也成为重阳节最为突出的精神寄托。在历代诗文中,重阳节与菊花、茱萸结下了不解之缘。如唐朝诗人杨衡的“黄菊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就描写的是酿造菊花酒、插茱萸的场景。众所周知,茱萸被人们称为“辟邪翁”,它的香味很浓,有驱虫祛湿、避风邪的作用。菊花象征着长寿,重阳节历来有赏菊花、喝菊花酒的习俗;而菊花酒在古代则看作是重阳节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无论是插茱萸、佩茱萸也好,还是赏菊花、喝菊花酒也罢,其都反映了古人文明健康生活的新方式,折射出古人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总之,重阳节在为古人提供了吟诗作赋、抒发情怀的载体同时,也赋予了重阳节丰富的内涵和新的生命力。品读这些“重阳诗词”,中华传统文化跃然脑海,在潜移默化之中滋养心灵、陶冶情操,并激励着大家不断向上向善、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