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语:菁菁校园,翰墨飘香】
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不止是 13 所公办中小学,3 所民办小学亦然。石岐区党工委、办事处近年来将区内民办学校也纳入优质均衡发展的范畴,在校舍安全工程、 校园文化建设和特色教育发展上大力支持。目前,体育路学校的“德美教育”、 大信学校的 “陶艺教育”、博爱小学的“国学教育”三箭齐发,成为中山民办教育的亮丽风景线。
紧扣核心价值观铸造学校特色品牌
石岐区将“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作为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抓手,积极倡导学校特色办学、文化办学、品牌办学,多维度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和教育质量提档升级,打造了一批在全市有影响的特色教育品牌。其中,体育路学校“日行一孝”修身活动备受中央、省市领导专家的高度称赞,成为我市唯一的“广东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点”;大信学校的“陶艺教育”和博爱小学的“国学教育”近年也是声名鹊起。此外,还有杨仙逸小学的“三气教育”、石岐一小的“阳光教育”、西厂小学的“活力教育”、厚兴小学的“孝美教育”、高家基小学的“国球教育”、第一城小学的“科普教育”等也是享誉省内外的特色教育品牌。
石岐区文体教育局负责人认为,全区学校特色和品牌的铸造,紧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主旋律,并以“六个融入”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力促学生成长成才,即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融入实践活动全过程、融入管理服务全过程、融入传统教育全过程、融入队伍建设全过程、融入“三网”共育全过程,形成了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建立了爱祖国、爱学习、爱劳动活动的长效机制,全区中小学生展现了健康向上的人生追求和精神风貌。
国学教育大张旗鼓进课堂
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营养源”,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国学为主体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做好学校德育工作的又一重要载体。石岐区文体教育局鼓励各家学校发掘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不断促进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大力开展国学教育进课堂、进学校、进班级、进家庭活动,根据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编印不同类型、不同层级的国学教育启蒙读本。博爱小学、体育路学校、杨仙逸小学、石岐第一小学、大信学校等设法将国学教育与学校语文教学、思想品德课程紧密结合,让《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和《论语》等传统国学课本成为学生的选读或必读教材。
博爱小学高度重视传统文化教育。早在五年前,该校就开始了“诗教”。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赵金刚博士所带领的儒行社团队连续5年利用寒暑假来博爱小学举办公益国学冬夏令营,义务教 《诗经》、《千家诗》等中国传统经典。据介绍,为鼓励孩子们读经典、学经典、用经典,校方规定:学生每背诵一篇作品,就盖一个印章,学期结束,凭印章换取礼品;举行包本背诵擂台,开放学校舞台,举行“小舞台大梦想”展示活动,每天下午放学后都有孩子在舞台上表演节目,节目大多以吟诵、艺术演绎《诗经》《千字文》等经典为主。
2013年开始,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张鹏举担任博爱小学的教育总监,他提出从《诗经》开始,把传统文化整合进学校课程,完善古诗文与现代诗文的教学。
该校负责人表示,校方希望把传统文化教育置于育人的大目标下,从学生的健康成长出发,为学生的幸福人生着想,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为主要内容构建为学生终生受用的精品课程,以培养学生高尚品质,健全人格,健康体魄,立身本领。为此,学校确立了课程经典化、阅读生活化、管理班组化、学习自主化、家校一体化、育人活动化等六大教育理念。
据介绍,课程经典化就是不断完善相关经典课程,力争做到非经典不教,非经典不学。阅读生活化就是以阅读为核心,从学校到家庭,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伴随孩子终身,养成一种喜欢阅读的习惯,通过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管理班组化就是以六人小组为单位,通过六人小组解决班额过大的问题,让它成为一个学习、成长、荣誉、亲情的共同体,利用这个小社会,弥补现在独生子女的缺失,解决外来务工孩子的孤独感。学习自主化就是以培养学生学习自觉性,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积极性,通过自主课堂来实现, 以导学——自学——互学——总结来实现快者快学,慢者慢学。家校一体化就是通过各种活动形式开展促家校一体化。育人活动化就是把书本、课堂的教育模式转变为通过活动来育人,与课堂教学水乳交融。
该校还按照六大教育理念设计了公民修身、国学语言、数学科学、康体养生、游学博艺等五大主体课程。
【学校档案】
石岐博爱小学创办于2000年9月,是一所全日制民办小学,现有18 个教学班,980 名学生。学校致力弘扬孙中山先生所倡导的“平等、博爱”精神,本着“有爱,才有生命!有爱,才有教育!”的宗旨,务使所有学生都得到平等、优质的教育。教育目标是教育孩子成为有尊严的“人”,有能力的“人”,开心、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