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日报讯 记者日前获悉,我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中小学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的各个环节,取得了较好成效。我市遴选的安徽博物院等22个素质教育基地,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市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教育形式,鼓励中小学校开发和编制传统文化校本教材,充分挖掘学科教学的传统优秀文化内涵,不断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如屯溪路小学《家校合作、树立好家长风》、合肥68中学《从学会敲门起步》等,全市出现了一大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优秀案例。
加强校外实践教育,我市已建成157个学校少年宫,覆盖所有乡镇及部分城市学校,聘请民间艺人、非遗传人等优秀人才作为辅导员,充分发挥其独特的文化育人作用。
记者了解到,我市还充分发挥家庭和社区的阵地作用,先后成立家长学校,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定期为家长开设家校课堂,指导家长的家庭教育,提供良好的科学依据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并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逐步向家长宣传和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
记者了解到,稻香村小学、南国花园小学、五十五中等许多学校,都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和强化传统文化教育。而我市每年开设不同的非遗项目走进校园的活动,让“面塑”、“泥塑”、“剪纸”、“纸笺加工技艺”等多个非遗项目走进大中小学课堂,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记者 刘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