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学网事>做适合儿童的传统文化教育
做适合儿童的传统文化教育
来源: 立身国学教育  2015-12-11 11:02:00   责任编辑:沈碧梅  www.k618.cn
内容提要:因为年事已高出行不便,叶嘉莹先生未能亲临首届儿童传统文化教育论坛的现场,但她为论坛录制了小视频以示祝贺,并表示,对小孩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非常重要。

【图语:儿童的传统文化教育】

  因为年事已高出行不便,叶嘉莹先生未能亲临首届儿童传统文化教育论坛的现场,但她为论坛录制了小视频以示祝贺,并表示,对小孩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非常重要。她称自己“从小学习诗歌,是古典诗歌的受益者”。她以为,这种受益,不只是自己会吟诗写诗,更重要的是“对平生为人处世、修养性情都有相当的影响”。所以她一直强调,教小孩子读诵中国的古典诗歌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而重中之重是培养教师,“教师的方法一定要合乎我们中国诗歌的美感特质,教师本人对诗歌的美感要有一份感动,才能把他的感受、感动传达给小孩子”。

  “合乎”“传达”,这两个普通的词语道出了传统与现代、文化与传承之间的所有秘密。亲近母语创始人徐冬梅说:“上世纪80年代以来,传统文化教育逐渐复兴,在社会需求、政府倡导、各方推动下,传统文化教育更是一派繁荣。然而,如何真正承继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构建适合儿童、适应当代、面向世界的传统文化教育,却是这个时代需要面对的真实命题。”由此,做适合儿童的传统文化教育,成为日前在南京举办的首届儿童传统文化教育论坛的主题。

  一场关于《弟子规》的争论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的文意,加以引申扩展,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形式进行论述,阐释了“弟子”在家、在外、待人接物、为人处世、求学等方面应具备的礼仪与规范。

  在网上输入“弟子规”三个字搜索,用《弟子规》传承国学的新闻跃然“屏”上:某大学支教团开讲《弟子规》传承文化经典;某地千名学生齐诵《弟子规》弘扬传统文化;国学融入家庭:某市百余家长齐学《弟子规》……在各地中小学校、家庭,将《弟子规》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资源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然而,这部清代的蒙学读物真的适合今天的儿童吗?“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之类的观念对培养当代公民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在关于《弟子规》的讨论环节,研究明清文学和文化的青年学者、江南大学副教授黄晓丹梳理了有关《弟子规》传播的研究。她认为,古代的贤达并非读《弟子规》才成为贤达,《弟子规》不能代表传统文学的全貌,学习《弟子规》这样的文本无法满足儿童具有独立不可替代价值的需求,而且会给现代人带来心灵冲突。

  林刚是四川绵阳一所小学的校长,在他的学校,每天早晨25分钟的晨诵时间,会拿出5分钟来带低年级的孩子诵读《弟子规》。之所以选择《弟子规》,他所看中的是其中呈现的教育意义和价值,他觉得没有必要对其进行追根溯源。

  来自一家儿童教育机构的张爱民老师同意《弟子规》中有些内容是不符合当代儿童的成长需求的,他建议把反思质疑的权利交给老师和学生,让小朋友们讨论哪些是合理的要求,哪些是不合理的,用罗伯特议事规则的方式,重新梳理一遍《弟子规》的文本。

  一位国际蒙台梭利协会的教师则将矛头指向《弟子规》中提出的种种要求,“我们真的需要对孩子提这么多的要求吗?”她进一步追问,为什么我们读《论语》不会有这样的困惑?因为孔子在针对不同学生的时候,他真的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他找到了学生出现问题的根源并且给予疏导,而不是用千人一面的框框去束缚他。

  为什么《弟子规》会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大行其道?对这个问题,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认为,这是因为它满足了一种现实的需要,在少年儿童行为规范的养成方面,我们只有《小学生守则》,又因其缺乏可操作性,朗朗上口的《弟子规》就显得可爱而且好用。

    中国的古代典籍浩如烟海,是否都适合拿来给儿童诵读?真正适合儿童的有哪些?评定的标准又是什么?一场由《弟子规》引发的争论将什么是适合儿童的传统文化教育这一议题引向深入。 
【本文责编:沈碧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