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学网事 > 汲取传统文化养分 增强道德自信
汲取传统文化养分 增强道德自信
来源: 立身国学教育    2024-09-30 10:28:26   责任编辑: 沈碧梅   www.k618.cn
内容提要: 12月5日,以“伦理学与中国发展”为主题的中国伦理学会2015年会上,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王世明强调,现代化任务越艰巨,越要求我们提高自身的道德文化素养。

 【图语:孟子】

  12月5日,以“伦理学与中国发展”为主题的中国伦理学会2015年会上,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王世明强调,现代化任务越艰巨,越要求我们提高自身的道德文化素养。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虽然出现了一些负面的东西,但我们毕竟是一个以道德文化为底色的大国,应当有充分的道德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文明网)

  当众人闯红灯穿马路的时候,你是跟着一起闯,还是孤零零地继续等待绿灯亮起?当看到一个老人摔倒在地时,你是小心翼翼绕道走,还是及时伸出援手?当别人制造假冒伪劣食品赚取暴利时,你是跟着一起赚取黑心钱,还是坚守薄利多销的小生意?

  上述三个问题,如果你在实际行动中选择了后者,那么你就是一个有道德自信的人。何谓道德自信?笔者以为《孟子》中一句话道出了道德自信的真谛:“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反省自己觉得理直,纵然面对千万人,我也勇往直前。

  那么,在现代社会,如何增强道德自信呢?一个重要途径,是传承好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根,草木失去根就要枯死,人失去根就要会像无根的浮萍,不知从何而来、向何而去。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要敢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统文化里有精华也有糟粕,这需要有一双慧眼,鉴别出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或者全盘肯定,或者全盘否定。“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是需要传承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是需要抛弃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往事开太平”是需要继承的,“君要臣死,臣不死不忠;父要子亡,不亡不孝”是需要抛弃的。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要敢于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中庸”是儒家解决问题的大智慧,后来的传承中却把将其用歪了,误解为做人要明哲保身,当老好人,和稀泥。殊不知,中庸的原意是“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之道,要求我们至诚至性,率性而为,行乎当行,止乎当止。因此,对于传统文化中的大智慧,在今天的使用过程中,有时候需要恢复其本来面貌,并推陈出新,使之适应于今日之社会,不能以讹传讹、将错就错。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既要内化于心,更要外化于行。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是拿来背诵的,不是拿来炫耀的,而是拿来见之于行动的。有些人说起传统文化来,头头是道,出口成章,但实际上没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只是嘴巴上说说而已,行动上又是另一套,甚至与嘴上说的完全背离。古人学习道德文化,讲究的是知行合一。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 孔子说:“古人不轻易把话说出口,是因为他们以说出来做。“)知行合一,是我们亟需向古人大力学习的。 
【本文责编: 沈碧梅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