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二一大早,兰州市民就将金城关围得水泄不通,在太平鼓震天动地的鼓声中,一年一度的春节文化庙会拉开帷幕了。穿着鲜艳戏服踩着高跷的财神、憨态可掬的舞狮、腾飞的舞龙、高亢激昂的大秦腔……市民在这里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年味儿”。据了解,今年的春节文化庙会,于2月9日至2月13日在金城关文化广场、水车博览园、兰州市图书馆三个会场同时举行。包括文艺演出、非遗项目展示、迎春灯谜竞猜、群众书画笔会、游园、游艺、精品社火等300余场次活动轮番登场。金城关文化博览园内的秦腔博物馆、非遗陈列馆、彩陶博物馆、黄河桥梁博物馆、文化体验馆等场馆也向广大市民免费开放。
年,是中国人庆贺时间最长、仪式最隆重、规模最宏大的传统节日。一个“年”字,最集中地凸显了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遵循、对乡土的依恋和对团圆的向往。但是,不可否认,过年随着时代大潮的发展,确实有点尴尬了——如今过春节,不计远近都要回家团圆,在此之余,就是走亲访友之间捎带胡吃海喝、打牌娱乐来打发时间。出行累,吃喝累,玩得累……过年的感觉似乎就是一个“累”字。这么“累”上一个春节长假,品咂下来确实有些“鸡肋”的寡淡感觉。
其实,说年味淡了,关键是曾经浓情满满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被渐渐忽视了,甚至遗弃了。
如今年轻人为什么不热衷过年,却喜欢一些“洋节”,很重要的一点是“洋节”带来的“洋”文化在现在这个多元化时代更加时尚,更有闹头,过“洋节”更带有一丝狂欢节的意味,少了很多传统文化的厚重,多了不少宣泄压力的渠道和对代际沟通的回避。但是,一旦年轻人阅历多一些,年纪长一些,与父母的沟通多一些,很多传统文化的价值就会慢慢回归。这时候像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就会重新成为我们体验与丰富人生意味的一个重要载体,最终春节的传统文化内涵还会在心里滋生和成长,成为增进生活幸福感的基因烙印。
让过年不再是大酒大肉的吃喝打麻将,不再仅限于转圈打躬作揖的拜年,更不是烧香礼佛贿赂神灵,确实需要我们在现代社会中重构传统文化的大厦,用时代创新激活传统的“文化基因”。今年我市各大公共文化服务阵地“不打烊”,为倡导过一个“文化年”提供了强力支撑,倡导了过节新风尚。内涵丰富的大型文化活动,让更多群众走出家门感受和参与到传统文化的氛围中来,不仅丰富了人民群众节日文化生活,而且在潜移默化之间改变、引导着“春节”新风尚的形成。
春节是中国人在文化上最具标志性的传承。春节之所以历久不衰,就因为它始终带有中华传统文化的印痕,其欢乐喜庆团圆祈福的元素也是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成分。社会发展到今天,物质的享受已经退居其次,而文化更应成为新春佳节的精神支撑。作为展示新文化、新风尚、新生活的主打品牌,春节文化庙会也要在与时俱进中实现传承有序和推陈出新,让更多人过一个有文化有乐趣的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