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面对着一枚枚楚简、秦简和汉简上古奥、神秘的文字,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这些无异于天书;但对于您而言,却好像充满着无穷的乐趣。这些楚简主要有哪些内容?
刘绍刚:楚简都是两千三百多年前的竹简,也就是说,是孟子、荀子、庄子那个时代的竹简。在这些竹简里,有流传至今的文献《老子》《周易》《缁衣》《五行》,有《尚书》的佚篇,更多的是失传已久的文献,像《孔子诗论》和一些战国时期的儒家文献、战国时期的历史、诸子的文献,更发现了诸如周文王的“遗嘱”《保训》《耆夜》中《周武王致毕公诗》以及诸多的先秦文献,用李学勤先生的话说,这些文献连司马迁、班固都没有见过!对于中国历史、学术史、古文字学等各类学科的研究,都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面对着这些前人留下来的竹书,解读其中的字句、体会其意味,如同与古人在对话,与先贤在无声地交流。
记者:这些楚简的发现,除了学术价值以外,在书法艺术上应该也有极高的价值吧?楚简文字在篆、隶、楷、行、草中属于哪种书体?它的艺术魅力在哪里?
刘绍刚:如果非要给楚简在五种书体中找一个归属,只能归于“篆”,因为凡是秦以前的文字,包括金文、甲骨文,现在谈书法的人都只能归到“篆”里面。但如果准确一点说,它应该叫“古文”。古文在中国的文字和书法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字体。《说文叙》中说新莽时期的“六书”,第一就是古文,主要来源是“孔子壁中书”,这是汉代发现的一批战国简。公元241年(三国魏齐王曹芳正始二年)刻《三体石经》,古文也是排在篆隶之前的字体。直到晚清时期编写的金文字典《古籀汇编》,其中的“古”就是指古文。
楚简在书法艺术上也有非常重要的价值,首先是使人们认识的文字大大增多了。过去用古文字进行书法篆刻创作,最令人头疼的就是字少,很多诗词名句在秦以前的文字中找不到。现在随着大批楚简的发现和研究的深入,我们认识的古文字数量增多了,有的一个字就有几种异体字,这就使书法创作的素材丰富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