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霁翔在长沙接受媒体采访(图/李志明)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走到哪里都是媒体乐意追着采访的对象。
这两天在长沙,因为出席纪念走马楼三国吴简发现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单霁翔的出现,不出所料,又成了各大媒体的关注焦点。
因为建筑工地挖出一口古井,而古井中又惊现10余万枚简牍,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自重见天日起,就注定会得到万千宠爱。单霁翔说自己与走马楼吴简有着不解之缘。2002年他担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第二年的第一次外出调研,就是到长沙,视察走马楼吴简的保护整理工作和正在建设中的长沙简牍博物馆。第三年,也就是2004年,国家文物局增拨专款2000万元,用于走马楼吴简与里耶秦简的保护整理项目。三国吴简的出现,为出土文献研究打开了全新视野。单霁翔认为,众多专家学者一直对这批简牍与整个中华传统文化面貌之间的关系,以及它本身在经济、文化、军事各个领域的价值进行着深入的挖掘,不断呈现出新的研究成果,这些也是对考古发掘工作的深化和补充。
缘分还不止于此。2012年起担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他,提出进一步加强故宫博物院的学术研究和人才队伍建设。第二年故宫研究院成立,下设古文献研究所。恰逢此时,长沙走马楼吴简整理出版工作进入收官冲刺阶段。于是故宫研究院古文献研究所与长沙简牍博物馆合作,整理出版4卷12册《竹简》和《竹木牍》。 回顾故宫博物院与长沙的文化学术渊源时,他还列举上世纪50年代长沙窑窑址的发现、70年代马王堆汉墓的出土时,故宫博物院派出陶瓷专家、能工巧匠们参与考察鉴定、抢救修复。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单霁翔还特别谈到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的关系。他说长沙吴简被发现,也是在建设施工过程中,但当地文物部门坚持了要考古优先,要随着建设工程的进展加强文物的保护,并且一旦发现文物,工程即停止以进行文物保护。“这些都是成功的经验,也是经历了非常重要的抢救的过程。所以,今天吴简的保护和对吴简的研究都表明,在我们的城市化发展进程中,要更加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要更加使我们灿烂的传统文化融入到今天的社会生活中,使我们的未来能够更有前进的方向,也更加有文化底蕴。”
当被问及出土文物如何拉近与大众生活的距离时,单霁翔说,如何把古老的文字由深到浅,变成今天人们能够读懂的、能够跟自己生活有联系的内容,需要考古学家,包括文物工作者、博物馆工作者的努力。“今天的文化遗产保护,包括考古的全国保护,最大的、最重要的就是让它们‘活起来’,把它们的知识、文化、智慧融入到今天人们的现实生活中。比如故宫博物院也是,我们的宫廷文化、五代历史,今天也用各种各样的,比如数字化的技术、互联网的技术、文化创意产品、展览,它能够使人们在今天感受到古人的智慧,这是我们要下一步研究的重大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