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13日下午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主题是“牢记历史经验历史教训历史警示,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回顾本届中央政治局的历次学习,这已经是第四次把“历史”写进了学习的主题,前三次分别是:第五次政治局集体学习“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第七次政治局集体学习“党史、国史是必修课”和第十一次政治局集体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这一系列的学习内容,充分体现了中央对广大党员干部更好认识国情,更好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势,更好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各项工作的殷切期待。
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它忠实记录下每一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中华民族是最注重历史的民族,也是历史文献最为丰富、记录最为详实的民族——对了,没有之一。3000年前的商周时期,商纣王、周武王……几乎每个帝王在世时发生的大事,今天都有文字可考;到了秦汉以后,每年的重要事件今天都完全可以查到;隋唐以后,不论贞观之治,还是安史之乱……每个月发生的事情,都有明确的记载;到了宋以后,通过正史、野史、笔记以及书法作品等等,虽然不能保证100%,但大体每天发生的事情都有记录。这样丰富完整的历史记录,世界上找不到第二份,这是人类的一大奇迹!
我们可以看到,在传统史学文献中,历代帝王将相所占篇幅最多,乃至于梁启超负气地说:“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这说明自古以来史学家都侧重政治史,特别是政权兴衰的考察。他们关注到有的政权能长治久安,有的王朝却稍纵即逝,从而总结出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历史教训、历史警示——或如孔子“微言大义”,将自己的观点平静地隐藏在历史叙述里;或如司马迁“太史公曰”,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直接给出解读和评判。纵观历代兴亡,我们不得不说,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稍一疏忽,执政者或因不孚众望被身边人取而代之;或因贪污腐败背叛了自己的政治号召,脱离群众而被推翻;甚至一旦遇到天灾人祸、内哄外患,仅仅因为不作为,就会遭受社会各界迁怒,从而丧失政权。
执政者的成败,历来都是以社会进步、人民幸福,而不是以帝王们的折腾、享乐和自我标榜为标准的。正如习近平同志在主持这次学习时强调的那样:历史是人民创造的,文明也是人民创造的。对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我们应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在党的历史上,领导人总是会在历史的经验教训中找到革命和建设的方向: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在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教训时,借用《汉书》内容,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设计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蓝图,引用《礼记》中的概念概括中国式的现代化,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今天我们常说的“与时俱进”“以人为本”也都是党中央集合全党智慧,以史为鉴、审时度势,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
在讨论治国方案的古代著作中,《周礼》讲述“体国经野,设官分职”,大概要算是最重要的一部了。我们这里仅选一个小话题,就是书的最后一部分《考工记》中提出的政治中心“左祖右社”的格局安排,这种设计充分体现了周朝执政者赓续祖德、关注民生的政治理念。今天劳动人民文化宫中的清太庙和中山公园里的社稷坛,也是明清两代按照《周礼》规制建设的。
新中国成立以后,天安门成为新中国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天安门广场左右两侧,理应是同样最具有政治标志意义的建筑设施。现在的国家博物馆(微博)和人民大会堂,恰恰也符合“左祖右社”的规制。
国家博物馆里系统展示中华民族文化历史,表明执政者不忘本源。就如习近平同志所说: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思想文化,记载了中华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
而人民大会堂,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人民群众、人民团体举行政治、外交、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每次举行盛大的会议,往往关乎13亿人民的幸福安康。人民群众是力量的源泉,是真正的英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和政府的奋斗目标。
“左祖右社”与5000年来的其他历史文化资源一样,仍具有重要思想价值。这四个字和两处标志性场馆一起,永远提醒执政者——不忘历史,明确方向。今天党和政府的责任,就是要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