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学网事>一物不知,深以为耻:古人博古通今?
一物不知,深以为耻:古人博古通今?
来源: 人民日报  2016-12-01 09:18:00   责任编辑:解楠  www.k618.cn
内容提要:在中国古代社会,学者有追求博学的传统。博学之所以重要,诚如王充在《论衡·别通篇》中所说:“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痈者也。”

  

 

  图片来源:网络 

  在中国古代社会,学者有追求博学的传统。博学之所以重要,诚如王充在《论衡·别通篇》中所说:“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痈者也。”古人认为,一个学者只有博学多识,才能学有本源,根深基厚,才能胸次自高,气象自大,才能文章有根据,下笔知取舍,这也就是所谓的“见博则不迷,听聪则不惑”。

  追求博学的传统,由孔子开创。孔子不仅号召人们“博学于文”,主张和学问广博、见识丰富的人做朋友,而且身体力行,给世人树立了榜样。于学,他学而不厌,老而弥笃,单是一部《易》,就被他读得“韦编三绝”。他鄙视饱食终日的懒惰和无所用心的自满,谦称有德性比他好的人,自信没有比他更乐学好学的人。他醉心于学,忘情于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他不以“生而知之”自居,本着学无常师的态度,一以贯之地“每事问”,随时随地周咨博访,不耻下问,以一个开放的心态,增益自己的知识。正是因为这样,他不仅通晓并有能力整理《诗》《书》《礼》《乐》《易》等文化典籍,而且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面对博物多通的孔子,当时的人们,一方面由衷感佩称颂“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另一方面把他当作一部百科全书般地请益问疑。为此,汉代的扬雄在《法言》中说:“圣人之于天下,耻一物之不知。”

【本文责编:解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