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匆匆,转眼又是一年。我们通常称一年的第一天为“元旦”或“元日”,称一年的第一个月为“元月”。显然,“元”有“第一”的意思。不知你有没有思考过,“元”表示“第一”的意思是怎么来的呢?
“元”在甲骨文中像一个侧立的人的形象,上面的一横突出显示了头部所在的位置。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元,始也”,认为“元”最初是表示“开始”的意思。然而,很多文字学家却不以为然。从“元”的早期字形来看,认为它最初表示头部显然是一种更为顺理成章的解释。很多文字学家持这种观点。南唐文字训诂学家徐锴在《说文解字系传》中说:“元,首也。故谓冠为元服。”意思是说,“元”最初指的是头部,所以把“冠”称为“元服(即戴在头上的一种服饰)”。我国古代男子成人之时,要举行一种束发戴冠的仪式,称作“加元服”,也称作“冠礼”。
“元”表示“头部”的意思在古代文献中可以找到很多用例。例如:《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狄人归其元”,意思是说,北狄的人把人头归还给晋国;《左传》哀公十一年“公使大史固归国子之元”,这里的“元”也是指人头;《孟子?滕文公下》“勇士不忘丧其元”,“丧其元”是丢掉头颅的意思。
同时,我们还能在一些由“元”构成的词语中发现它表示“头部”意思的线索。古代用“黎元”一词指代民众和百姓。例如杜甫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写道:“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意思是说,一年到头都在为百姓忧虑,一想到他们的疾苦,五脏六腑就火烧火燎似的焦急。“黎元”之所以能表示百姓,是因为“黎”有“众多”的含义,而“元”则由人头的意思进而指人,合在一起就相当于黎民百姓了。此外,古代还用“元元”表示百姓。显然,这样的用法也是由“元”最初指人的头部的意思衍生出来的。
不仅如此,“元”表示头部的意思还被带入由它构成的汉字里面,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冠”。“冠”字由“冖”“元”“寸”三个部分构成。其中,“冖”表示帽子之类的覆盖物,“元”表示人的头部,“寸”表示手。合在一起,好像是以图画的形式描绘出一个人用手往头顶上戴帽子的情景。
由于“元”所表示的头部是人体最高的部位,所以,“元”也可以表示“开始、最初”等意思。也有说法认为,人出生之时,头部先离开母体,所以含有“首”义的字都有“开始”之义,“元”也是如此。无论哪种观点,“元”从表示人的头部到表示“开始、最初”等义的发展脉络是一目了然的。而许慎则是把“元”后起的意思当作它最初的意思去解释了。“元”表示“开始、最初”等意思现在仍然在很多词语中使用,比如“元凶”“元勋”“纪元”等等。
“元”从“开始、最初”到“第一”的意思也是一脉相承的。我国古代帝王即位或改元的第一年称为“某某元年”。《公羊传》隐公元年:“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意思是:元年是什么?就是君王即位最初的那一年(第一年)。
古代科举制度中,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合称“三元”。而考取殿试一甲第一名的人,叫作“状元”。到了现在,我们也还把每年的第一天叫作“元旦”,把一年的第一个月叫作“元月”。
元朝统治者以“元”为其朝代名,大概也是看中“元”字包含“开始、第一”的意思。只不过,一个朝代的兴衰命运岂是一个名字能够决定得了的。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现在熟悉的一些词语,比如“原配”“原来”“原原本本”等,其中的“原”以前都可以写成“元”,表示的也是“开始、第一”的意思。不过,按照现在规范的写法,都不再用“元”字了。
“元”从“开始、最初”还发展出“根本、主要”等意思,现在常常用在一些学科名词中。例如:化学中的“元素”、语言学中的“元音”等。中医有“元气”一词,指的是维持人体生理功能的基本物质。我们常用它来指人的精神、精气、生命力,乃至国家、组织的生命力,因此会有“伤元气”“恢复元气”这样一些说法。
总之,“元”表示“开始、最初、第一、根本、主要”等意思都是后起的,都可以上溯到它表示“人的头部”的意义源头。现在,这些后起的意思反而比它最初的意思更常用,因而也更为人们所熟知。
元月,正是一年的开始。万物都在蓄积着力量。新的生命在孕育,有待萌发。因为,春天已经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