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我们迎来了节气立夏。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遵生八笺》有云:“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孟夏”即为夏季的第一个月,这一时节气温攀升,草木繁茂。
据《逸周书·时讯解》记载,立夏分为三候:“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立夏节气,首先可听到蝼蝈在田间的鸣叫声(一说为蛙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
送春迎夏:寂寞孤飞蝶,窥丛觅晚花
立夏节气,正值春末夏初之时。芳菲将尽虽会引起文人墨客的“伤春”情思,但夏季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季节,草树青翠欲滴,田野庄稼抽穗,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往往能冲淡诗人的愁绪。
刘禹锡在《初夏曲三首·其二》中写道:“时节过繁华,阴阴千万家。巢禽命子戏,园果坠枝斜。寂寞孤飞蝶,窥丛觅晚花。”春天繁花已谢,果实坠于枝头,却仍有蝴蝶于花丛中流连,想在“晚花”中寻觅春天,殊不知夏天已悄然开始。
韦应物的《立夏日忆京师诸弟》亦有云:“改序念芳辰,烦襟倦日永。夏木已成阴,公门昼恒静。长风始飘阁,叠云才吐岭。坐想离居人,还当惜徂景。”春天刚过去,人们还在怀念往昔。但此时绿树成荫、浮云蔽顶,初夏的景色已跃然眼前。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杨万里在《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中,选用了梅子、芭蕉、柳花等意象来表现初夏的时令特点,清新闲适又富于童趣,淋漓尽致地把诗人对生活的热爱表现了出来。
农事渐忙:四月闲人少,采桑又插田
立夏之后,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生长旺季。在北方,立夏期间正是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的时候,夏收作物的年景基本已经定局,因此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
翁卷在诗《乡村四月》中有云:“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作者不正面说人太忙,而是说闲人少,在江南初夏的繁忙农事中保留了一份从容恬静。
苏轼曾在《浣溪沙·麻叶层层檾叶光》的上阕中写到了初夏时节的农村生活:“麻叶层层檾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檾,通“苘”,俗称青麻。“层层”二字可见麻叶的繁茂,“一村香”则仿佛让人闻到浓郁芬芳。循着香气望去,缫丝的妇女在隔着篱笆轻声欢笑,场景逼真,富有意趣。
“食俗”丰富:炎炎夏日长,启冰见三新
立夏时节,与“吃”有关的习俗很多。立夏日的传统是要“见三新”,“三新”一般指新鲜的食物,安徽用嫩蚕豆或豌豆和鲜笋、肉煮糯米饭吃;扬州人吃樱桃、青蚕豆、蒜苗、苋菜等新上市的水果和蔬菜。江南许多地区也有类似习俗,但版本略有不同——无锡人偏爱黄瓜和杏子,常州人对刀鱼和鲥鱼情有独钟,苏州人则把新熟的樱桃、青梅和麦子纳入菜单。
随着天气逐渐炎热,冷饮也越来越受欢迎。明代《帝京景物略》中记载:“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编氓得卖买,手二铜盏叠之,其声磕磕,曰冰盏。”清代《春明岁时琐记》也有记载:“(立夏日)市中敲铜盏卖梅汤者,与卖西瓜者铿聒远近。”
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要注意体重。清人秦荣光在《上海县竹枝词》中写道:“立夏称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在浙江嵊州,人们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个凳子,大家轮流坐在凳子上称重。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比如在称老人时就会说:“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这寄托着人们平安度过炎夏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