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学知识>【名寺系列之北京篇】16觉生寺
【名寺系列之北京篇】16觉生寺(大钟寺)
来源: 立身国学教育  2014-11-10 18:25:00   责任编辑:沈碧梅  www.k618.cn
内容提要:觉生寺位于北三环北侧,又称中国古钟博物馆,因寺内大钟殿悬有一口大铜钟而得名。

【图语:北京名寺,觉生寺(大钟寺)】

  觉生寺位于北三环北侧,又称中国古钟博物馆,因寺内大钟殿悬有一口大铜钟而得名。它是一座利用古代建筑,专门收藏各类古钟和新类型铜钟,以钟为载体,以钟文化及科技含量为资源,开展学术研究、展览展示、科普宣传、社会教育活动的专题性博物馆。是北京市认定的青少年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大钟寺古钟博物馆目前收藏钟铃类文物439件套。

  大钟铸于明永乐年间,距今已500多年。钟通高6.94米,外径3.30米,钟唇厚度18.5厘米,重量46.5吨。钟身内外整齐地铸有佛教经典17种,总计227000多字,字体工整、坚韧、相传为明朝书法家沈度的手笔。大钟具有五绝:

  一绝:铸造年代最久;

  二绝:铸成经种最多;

  三绝:钟声传播最远;

  四绝:力学结构最佳;

  五绝:铸造工艺最高。


  【历史沿革】

  觉生寺始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由 雍正帝下旨敕建,到雍正十二年(1734年)冬天正式获赐名觉生寺,现时觉生寺山门的“敕建觉生寺”匾额乃由雍正帝御笔手书。根据雍正帝在雍正十二年(1734年)所立的《敕建觉生寺碑文》记载,雍正帝选址西直门外曾家庄(今海淀区内)建寺,乃在于该处高朗干爽,林木佳茂,而且“右隔尘市之嚣,左绕山川之胜”,适宜用作“寂静清修之地”。该碑文又记载,雍正帝有云“以无觉之觉,觉不生之生,所谓觉生也”,是故雍正帝为寺庙取名觉生寺,希望借佛寺“振其大觉之道,达夫正觉之旨”。

  觉生寺最初为皇家佛教寺庙,到乾隆八年(1743年),乾隆帝将位于万寿寺的永乐大钟移到觉生寺,故觉生寺又被俗称为“大钟寺”。乾隆帝在位期间,曾多次亲赴觉生寺祈雨,至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更下令辟觉生寺为祈雨场所之一,此后祈雨活动一至持续至清末。

  大钟寺曾在1957年10月28日被北京市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后来文化大革命完结后,大钟寺寺内建筑凄凉破败,极需维护,北京市政府遂于1980年2月批准成立大钟寺文物保管所,后又于1984年11月批准成立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开始对全寺展开修缮工程,终于在1985年10月正式开放,并举行了建馆典礼。

在1996年,觉生寺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时大钟寺虽已改成博物馆,但每年农历正月也会举行昔日的庙会。 

 

【本文责编:沈碧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