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语:北京名寺,香界寺】
北京香界寺位于北京西山馀脉平坡山龙王堂西北,是八大处中面积最大的一座寺院,因这里山势平缓,又名“平坡寺”。该寺创建于唐乾元初年(758年),明洪熙元年(1425年)重建,改称“大圆通寺”。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再次重建,改称“圣感寺”。乾隆十三年(1748年)经重修改名为“香界寺”,意为“香林法界。”
香界寺的建筑从山门到藏经楼,依山势顺坡而建,前後六个院落、五层殿堂,殿宇宏大、门户重重。一进寺门,有石台阶,长达数百级,拾级而上,就到大乘门。有副楹联:“一竿竹影敲明月,半榻松风卧白云”,把这里的幽静环境,雅洁风景一语道尽。寺的规模比其他七处大,过去是帝王游山时休息的地方。现在寺里还保存着清乾隆年间的“行宫”和“藏经楼”。
现存建筑多马明清遗物,寺院以藏经楼为中心,以东西“弄楼”围成方形庭院,左右有钟鼓楼,东边是乾隆行宫。中为正殿,供奉大佛三尊,两旁有十八罗汉彩色塑像。行宫上层设皇帝宝座,对面大厅悬乾隆亲题“缘净平毕”匾额。
藏经楼有三组,主楼内供有千手千眼观音,旁有高大藏经橱四个,内藏佛经756部。左楼为禅堂、厨库;右楼内供奉着历代住持传贤牌位百馀个。藏经楼前庭院宽敞,院内栽种了牡丹、芍药、丁香、木槿、樱桃、紫藤罗等珍奇花木。最为珍贵的是一棵明代所植玉蔺花,高与楼齐,花开时节,馥郁满庭。一般是暮春开放,芬香四溢,瓣洁白,蕊金黄,相传是明代所植,为八大处中仅有的一株。殿东乾隆的行宫,规制与寺院不同,规模宏壮,点缀极佳,前厅前面有眺远斋,游人到此,开门远眺,令人心胸豁然开朗,京西的峰峦、平原、绿树、云烟,尽收眼底,实绝妙游览处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