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语:北京名寺,真觉寺】
真觉寺(现北京石刻博物馆)又称五塔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白石桥东侧的高粱河(长河)北岸。以其金刚宝座塔闻名,是中国最早的金刚宝座塔。
【历史沿革】
真觉寺位于元代大护国仁王寺的中央部分。大护国人王寺的规模十分宏大,是元至元七年(1270年)为八思巴帝师所建。至元十七年(1280年)八思巴逝世后,在护国仁王寺内“建大窣堵坡”,收藏他的真身舍利。现在基部石台座四周还保存着中统三年(1262年)八思巴致忽必烈皇帝的藏文新年祝辞(《吉祥海祝辞》)的雕刻。元初时此塔可能称为“庆安塔”,据研究,当时基座上是一座大型的覆钵式塔。元末大护国仁王寺的建筑及塔因战乱废毁。 关于真觉寺兴建的缘起,文献中没有明确而详尽的记载,比较通用的说法是,明永乐年间,尼泊尔高僧室利沙(也称为板的达,五明板的达,哈里麻,葛哩麻)来到北京,向明成祖进献了五尊金佛像和菩提伽耶大塔的图纸,明成祖赐建真觉寺,并下诏为金佛建塔,成化九年(1473年)十一月建成。金刚宝座塔是依据西域来的印度僧人室利沙的图纸修建的。至于此塔是为室利沙修建还是仅仅为了压过前朝的王气一直存有争议。
清朝时,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第一次重修真觉寺,重修后为避雍正帝胤禛之讳,改名为“正觉寺”。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重修改名大正觉寺。清末,真觉寺的建筑毁于一场大火,只有金刚宝座塔保留下来。
关于真觉寺寺院被毁,有一种说法于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只剩下明成化九年建造的金刚宝座塔。还有认为在此期间收到义和团事件的波及而寺院毁坏。另有一种说法是真觉寺在20世纪20年代初还保留着原来的建筑。1927年北洋政府的蒙藏院以2500元将寺院卖给了一个黄姓商人,这人将所有殿堂拆毁当木材卖掉,使四百多年的皇家寺院毁于一旦,只留下金刚宝座塔。
1961年,真觉寺被列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曾被北京动物园占用,至1980年代腾退。目前真觉寺辟为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收藏着北京城郊现存的石刻艺术品。2003年4月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迁入真觉寺院内,2005年3月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