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学知识 > 国学常识:古人八拜之交之刎颈之交
国学常识:古人八拜之交之刎颈之交
来源: 立身国学教育    2024-09-30 11:47:32   责任编辑: 罗逍   www.k618.cn
内容提要: 八拜之交”在古典文学中是一个常见率很高的历史典故。那么“八拜之交”有什么来历?古人的“八拜之交”又是指哪八拜呢?这还要从宋代的一个故事说起。

  【图语:刎颈之交 资料图】

  “八拜之交”在古典文学中是一个常见率很高的历史典故。那么“八拜之交”有什么来历?古人的“八拜之交”又是指哪八拜呢?这还要从宋代的一个故事说起。

  在中国宋代,徽宗时期著名文人邵伯温的《邵氏闻见录》中有一段故事:文彦博听说国子博士出身的李稷待人十分傲慢,心中非常不快,他对人说:“李稷的父亲曾是我的门人,按辈分他应该是我的晚辈,他如此傲慢,我非得教训他不可。”有一次,文彦博任北京守备,李稷听说后,便上门来拜谒。文彦博故意让李稷在客厅坐等,过了好长时间才出来接见他。见了李稷之后,文彦博说:“你的父亲是我的朋友,你就对我拜八拜吧。” 李稷因辈分低,不敢造次,只得向文彦博拜了八拜。文彦博以长辈的身份挫了李稷的傲气。成语“八拜之交”就由此出典。后来,人们用“八拜之交”来表示世代有交情的两家弟子谒见对方长辈时的礼节,旧时也称异姓结拜的兄弟。

  后来《紫钗记·吹台避暑》中有:“俺二人以八拜之交,同三军之事。”元曲《冻苏秦》中有:“你不知这张仪和我是八拜交有朋友。”《西厢记·张君瑞闹道场》中也有:“与小生同郡同学,当初为八拜之交。”从这些说法中不难看出,八拜之交无疑是结拜兄弟的最重要礼仪。

  说起“八拜之交”中的“八拜”指的是俞伯牙、钟子期的知音之交,廉颇、蔺相如的刎颈之交,陈重、雷义的胶膝之交,张元伯、范巨卿的鸡黍之交,羊角哀、左伯桃的舍命之交,刘备、张飞和关羽的生死之交,管仲、鲍叔牙的管鲍之交,孔融和祢衡以及范云和何逊的忘年之交。

  廉颇、蔺相如的刎颈之交

  战国时,赵国宦者令缨贤的门客蔺相如,受赵王派遣,带着稀世珍宝和氏璧从邯郸出发出使秦国。他凭着智慧与勇气,完璧归赵,得到赵王的赏识,封为上大夫。

  后来,秦王又提出与赵王在渑池相会,想逼迫赵王屈服。蔺相如和廉颇将军力劝赵王出席,并设巧计,廉颇以勇猛善战给秦王以兵力上的压力,蔺相如凭三寸不烂之舌和对赵王的一片忠心使赵王免受屈辱,并安全回到邯郸。赵王为了表彰蔺相如,就封他为上卿,比廉颇将军的官位还高。

  这下廉颇可不乐意了,他认为自己英勇善战,为赵国拼杀于前线,是第一大功臣,而蔺相如只凭一张嘴,居然官居自己之上。廉颇很不服气,就决心要好好羞辱他一番。

  蔺相如听到这个消息,便处处回避与廉颇见面。到了上朝的日子,就称病不出。有一次,蔺相如有事出门在回车巷遇到廉颇。廉颇就命令手下用各种办法堵住蔺相如的路,最后蔺相如只好命令回蔺相如府。廉颇就更得意了,到处宣扬这件事。

  蔺相如的门客们听说了,纷纷提出要回家,蔺相如问为什么,他们说:“我们为您做事,是因为敬仰您是个真正崇高的君子,可现在您居然对狂妄的廉颇忍气吞声,我们可受不了” 蔺相如听了,哈哈一笑,问道:“你们说是秦王厉害还是廉颇将军厉害?我连秦王都不怕,又怎么怕廉颇呢?秦国现在不敢来侵犯,只是慑于我和廉将军一文一武保护着赵国,作为赵王的左膀右臂,我又怎能因私人的小小恩怨而不顾国家的江山社稷呢?”

  廉颇听说后,非常惭愧,便袒胸露背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府向蔺相如请罪。从此,他们便成了同生死共患难的好朋友,齐心为国效力。

【本文责编: 罗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