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学知识>玉文化:君子之德中庸之道
玉文化:君子之德中庸之道
来源: 立身国学教育  2014-12-16 11:27:00   责任编辑:郝菁  www.k618.cn
内容提要:陆建芳:《中国玉器通史》主编,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所长,中国玉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所以,我经常到处大声疾呼,要恢复君子之德中庸之道,要温润如玉,只有...

 

【图语:玉文化】

  陆建芳:《中国玉器通史》主编,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所长,中国玉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记者:首先祝贺《中国玉器通史》一书出版。我想先请您谈谈《中国玉器通史》一书编撰的缘起。

  陆建芳:2007年之前,中国热爱玉器、研究玉器的人很多,但是,我们没有一部系统性、学术性的玉器通史著作,有的只是一些图录,比如《中国出土玉器全集》、《中国传世玉器全集》,都是图录。因此,编撰一部具有填补空白意义的《中国玉器通史》是非常必要的,而编一部《中国玉器通史》又是有可能的。这个背景是:首先,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考古进入黄金时代,大量的玉器文物出土,弥补了过去历史研究的空白,也改变了过去的一些结论;其次,由于大量玉器文物出土,有了一个专门从事玉器研究的学术队伍,在中国玉界泰斗、故宫研究院研究员杨伯达先生的引领下,出现了一个从学术的角度、文化的角度、乃至矿物的角度研究玉器的群体;第三,随着生活的富裕,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股玉器收藏热,社会上也亟须一部玉器通史书。那么,从2007年开始,我们就着手《中国玉器通史》的编写。

  记者:您认为玉在中国文化中为什么地位如此特殊、重要呢?

  陆建芳:根据史料记载和相关出土文物表明,玉的历史在中国可以上溯8000年。2000年,费孝通先生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全世界范围内,只有中华民族对玉情有独钟?而且这种喜爱仍然方兴未艾?我想,费孝通先生其实自己心里是有答案的,他是想引起更多的人一起关注、思考这个问题。到了2006年时,经过了六年的研究、思考,我已经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事实上,在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像是巴比伦、乃至新西兰的毛利人等等很多部落都有过玉器的制作、使用,但进入文明社会,只有中华文明一直保持着对玉的喜爱,并形成了一个唯一的、源远流长的玉文化传统。为什么会这样?这跟中国有一个士大夫阶层有关系,这个阶层是中国独有的,从商代末期萌芽,西周时期开始形成,春秋时期正式亮相,使中国的思想文化达到了一个高峰,诸子百家都出自这个时期,我们今天还在不断地诠释他们的思想。为什么在中国没有一种宗教可以成为主流?因为有一个成熟士大夫阶层存在,他们充满了思辨的色彩,他们有高度发达的儒家文化。士大夫阶层在中国历史上有四大作用:首先它是一个人才库,上到宰相,下到县令,都来自这个人才库;其次,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者和继承者,比如诗词歌赋文章等等,大量来自士大夫的创作;第三,它是皇帝与老百姓之间的桥梁,离开士大夫,社会无法运转;第四,它是价值观和时代风尚的引领者。所以,士大夫无疑是中国的主流阶层。这个阶层对自己有什么要求呢?两个字:君子。就在这种情况下,士大夫的代言人孔子说:君子比德如玉。君子等于玉,玉等于君子。孔子主张,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为什么呢?因为玉有五德:第一德,玉是透明的,由外可以看到内,君子坦荡荡,不隐瞒自己;第二德,玉虽然很小,比重很大,分量很重,所以君子要活到老学到老;第三德,玉是石头,但敲起来有金玉之声,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讲究诚信;第四德,气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第五德是最重要的,玉那么坚硬,但却可以贴身,只要在身上挂一段时间,它可以像羊尾巴一样柔软,非常的滋润,这在文化上代表了中庸之道。所以,玉文化其实就八个字:君子之德,中庸之道。由于士大夫对自己的要求是君子,君子又比德如玉,所以,士大夫对玉就格外喜爱。在康熙字典里面有两百多个带玉字旁的字,全是褒义,没有贬义;另外,当我们没有办法夸奖一个人,就用玉来比喻,比如说你美是“如花似玉”,说你身材好是“亭亭玉立”,说你心地干净是“冰清玉洁”……由于这个原因,和田玉成为宫廷玉,因为只有和田玉是非常滋润的。中国文化最讲究一个滋润,到了最高的境界就是滋润。所以,玉文化就是物化了的士大夫文化。玉文化就是“君子之德中庸之道”八个字,也就是滋润。这样,我们就回答了费孝通先生提出的问题。中国文化的好处、核心,其实就存在于玉文化当中。

  记者:也就是说,在您看来,《中国玉器通史》并不仅仅是一部器物之书,也是一部有助于弘扬中华文明优秀传统的著作?

  陆建芳:我认为是的。我个人希望,通过对玉文化的学习、了解,重新认识中国历史上的士大夫阶层,重建新时代的士大夫阶层,塑造新时代的君子。君子是坦荡荡的,君子是勤勉的,君子是诚信的,君子是有气节的,最重要的是君子是滋润的、温润的。我们在现代犯的一个很大的错误,就是把士大夫搞没了,尤其是士大夫精神没有了,你看看现在的人,言行举止滋润、温润的不多,有些写文章,口气是那么咄咄逼人,不能与人为善,当然令人反感,无法让人心服口服。一个人不滋润,一个家庭不滋润,就很难有一个滋润的社会和国家。所以,我经常到处大声疾呼,要恢复君子之德中庸之道,要温润如玉,只有这样的人生才够美好、够幸福。

 

【本文责编:郝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