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语:燃爆竹(资料图)】
爆竹,又名爆仗、炮仗,自宋以后才有了鞭炮的称呼。古人将竹子、草或麻杆,捆绑在一起燃放使夜晚耀如白昼,有照明与驱邪的作用。这可能是中国燃放爆竹的雏型,距今已两千多年了。汉东方朔的《神异经.西荒经》说,深山中有山臊(后人称山魈),人接触到它,往往染寒热病。它好偷人食盐来吃虾蟹。遇见它“人尝以竹着火中爆州(形容声音)而出,臊皆惊惮。”开初的爆竹只是用火烧竹子,到唐代,爆竹的燃放发展为人们将一支长竹竿点燃,或将一串串竹节挂在长竹竿上燃爆,当时被称作“爆竿”。火药发明之后,在南宋出现用草纸裹火药扎成卷形的爆仗,明代开始出现了二踢脚。
火药的发明,本是为和平生活用的,后来用于战争,乃是人类的不幸;用于侵略战争,更是人类的大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