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兰蓉依然只能用“喜欢”来解释自己为何当初会选择从事木版年画,并一直坚持至今。和师兄孙一波一样,乔兰蓉也是苏州工艺美院桃花坞木版年画专修班的毕业生,他们都是王祖德的得意弟子,也是博物馆里仅有的2名新继承人。
这显然是一项需要耐心和毅力的工作。师傅王祖德对他们的要求是,画稿、刻版、印刷、装裱、开相等5道木版年画工序要全部掌握,“在以前都是分工明确的,但既然把它作为文化艺术来传承,我们就该做到精益求精,每道工序都要掌握。”孙一波摊开双手,展示着手指上的一道道疤痕,这是刻版时留下的印记。
每天,孙一波和乔兰蓉都默默来到年画博物馆里的工作间,进行枯燥的画稿、刻版、印刷。工作间里没有电脑、电视,更没有其他的娱乐项目,“就是盯着画,或者刻版,不能有一点差错,不然就得从头再来……”博物馆在苏州朴园内,环境清幽,让他们有种与世隔绝的感觉。
成为掌握5道工序的继承者,所需的时间令人咋舌。“学会画稿要5年,学会刻版要4年,学会印刷要2年……”王祖德说,培养一名合格的木版年画继承人相当费时,出成果很慢。以桃花坞木版年画代表作《一团和气》为例,孙一波仅仅是复原其中一幅作品,就花去了一年半的时间,刻了16块版,最终才得以完成。
这是一项清贫的职业。“刚来的时候,爸妈不理解我的选择,每个月只有300多元工资,每个月房租就要500多元。”最终,乔兰蓉的父母还是由着自己这个独女选择她自己喜欢的行业。“虽然涨了几次工资,但直到去年每个月都只有1000多元,今年涨到了2000多元。”乔兰蓉一脸苦笑。
继承工艺如此费时,收入不高,出成果又难,不少桃花坞木版年画学员最终耐不住寂寞和清贫,纷纷离去。“我前后培养了50多名学生,很多都很优秀,但绝大多数人都放弃了。”王祖德说。
让他非常无奈的是,很多优秀的学生在离开时对他说:“不是我不想继续做,而是没法养家糊口。”王祖德也知道弟子们的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