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学知识 > 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复兴之路
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复兴之路
来源: 立身国学教育    2024-09-30 11:44:02   责任编辑: 沈碧梅   www.k618.cn
内容提要: 从盛极一时到没落再到寻求复兴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历史是我们审视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典型案例。王斌认为,这些是木版年画生存的土壤,现在这些土壤都没有了,这种艺术形...

  传统中国节|年画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复兴之路

 

  【图语:桃花坞年画】

  从盛极一时到没落再到寻求复兴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历史是我们审视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典型案例。

  在经历了数个世纪的辉煌以后,桃花坞木版年画在新中国成立前却濒临灭绝。2006年5月20日,桃花坞木版年画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1月6日,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博物馆揭牌,开始对这一传统技艺开展抢救、保护、研究等工作。

  2011年年初,位于苏州桃花坞大街127号的桃花坞木版年画博物馆体验馆正式对外开放。在这条曾经年画铺云集的大街上,消失了半个多世纪的桃花坞年画开始重放异彩。

  每次走到桃花坞大街上,71岁的王祖德都感慨良多。从小接触木版年画、浸淫其中逾半个世纪,身为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研究会副会长、高级工艺美术师的王祖德非常清楚,桃花坞大街在木版年画历史上,曾经书写过多少辉煌。

  辉煌:年产逾百万张,影响欧日

  “苏州历来文风兴盛,才子辈出,唐伯虎等很多文人画家都在桃花坞居住过。加上临近京杭大运河,交通便利,桃花坞木版年画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曾经盛极一时。”王祖德对历史如数家珍。

  明末清初是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最繁盛的时期。当时,苏州枫桥、山塘街、虎丘和阊门内桃花坞至报恩寺塔一带,大小年画铺俯拾皆是,明代时达到200多家,清代时也有100多家,“大多集中在桃花坞大街一带”。

  据史料记载,最繁盛时,苏州年画铺每年出产的桃花坞木版年画达到百万张以上。除销到国内各地,年画还随着商船远销南洋等地,被海外媒体誉为“东方古艺之花”。

  张贴年画在当时很有讲究:东门贴鸡、西门贴猫、大门贴武将、二门贴文官、房门贴妇女儿童图、后门贴钟馗,中堂则贴寿星图、福字图、三星高照图,东西厢房贴花卉、书法、山水画……这契合了江南常见的园林建筑设计理念。

  让桃花坞木版年画在世界版画史上占尽地位的,是它对日本“浮世绘”艺术的发展,甚至对欧洲十九世纪兴起的“后期印象派”油画的技法和风格都产生过巨大影响。

  苏州与日本长崎海途较近,海船往来频繁。桃花坞木版年画被带往日本后引起了日本版画家的仿制学习,用于浮世绘的创作。日本早期浮世绘版画的作品透着桃花坞年画的影子。

  传入日本后,桃花坞木版年画又通过日本浮世绘辗转传入欧洲,对欧洲十九世纪兴起的“后期印象派”油画的技法和风格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没落:一度仅剩3名传人

  那是一段令苏州年画艺人神伤的历史。“那个时候只有我们3个人还在私底下坚持做木版年画。”王祖德回忆说。

  太平天国末年,清兵围攻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生产受到了严重破坏,此后一直萎靡不振。加上当时西方先进印刷技术传入中国,进口的印刷品成本低廉、批量复制,毗邻上海的苏州受其影响最直接,桃花坞年画节节败退。

  在种种外力的影响下,从清代末期起,年画的市民市场逐渐被舶来品占据,而桃花坞木版年画则从城市转入农村。“原先的工艺非常细腻讲究,转到农村后要考虑控制成本,因此在刻板的制作工艺、年画的用纸、颜料的选择上,都降低了要求,一种较为粗糙的木版年画随之产生。”王祖德说,尽管技艺得以存续,但桃花坞木版年画已经风光不再。

  20世纪50年代初期,苏州市文联对桃花坞木版年画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并组织艺人恢复生产。后又配备专业画师,招收徒工,成立“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社”。从苏州工艺美专毕业的王祖德,就在此时加入了年画社。

  “(年画社)在上世纪50年代时有100多人,‘文革’反四旧,年画社又被解散了,甚至很多珍贵的传世画版,都在当时被丢失毁坏了。”王祖德回忆说。

  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几乎没有人敢继续从事木版年画的创作。王祖德只能与温尚光、刘振夏2名年画社成员一起,私下里继续进行创作。正因为如此,王祖德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坚称,“桃花坞木版年画至今没有中断过创作”。

  时至今日,在桃花坞大街的体验馆里,游客们还能看到两幅王祖德在“文革”时期创作的木版年画——《爱劳动》、《学文化》。在度过了这段晦暗的时期后,年画社开始恢复工作。“一开始是12个人,后来慢慢增加到了35人。”王祖德说。

  本以为木版年画会迎来新的复兴,未料,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着巨变,传统的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实用功能逐渐减弱,不少年画艺人受不了“40多元”的月工资,纷纷下海经商,“年画社到后来剩下不到10人。”

  在苏州版画院院长、桃花坞年画博物馆馆长王斌看来,桃花坞木版年画衰落是历史的必然,“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流文化艺术形式,桃花坞木版年画就代表了当时江南地区的精神价值、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以及农耕文明下手工业发展的水平。”王斌认为,这些是木版年画生存的土壤,“现在这些土壤都没有了,这种艺术形式当然会没落。”

【本文责编: 沈碧梅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