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语:玉雕】
杨伯达先生在半个世纪的文物研究中,不仅创造出了一套不同于先人的全新的古玉鉴定方法,在晚年更是首开我国玉文化研究之先河在古代玉器、玉文化理论方面,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享誉国内外,是公认的中国玉学的泰斗级人物。一生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了文集出版专著有:《埋中国石佛研究》、《古玉考》、《清代院画》、《巫玉之光》、《珍玩雕刻》。主编《中国美术全集》之《玉器》、《金银· 玻璃·珐琅器》、《元明清雕塑》、《中国玉器全集》(共六册)、《·5· 隋唐 ----明玉器》、《中国金银·玻璃·珐琅全集》(共六册)、《中国竹木牙角全集·4·牙角器》、《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工艺美术》。总主编《华夏玉器》(共十二册)。
中国人喜以“谦谦君子”自称,这是崇尚的礼玉文化的一种传承。谈及礼制,传统的说法无非是上至周礼,周朝是礼制建设相对系统完善的时代。
杨伯达先生说,礼为何事?乃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王、侯等级和社会规制不同,父与子、兄与弟的关系地位的不同,这都是礼。而国家和社会的“祭祀”也是重要的礼,无论天地四方,以及先辈的离世,祭祀活动中都有着不同的“礼”。
制则是理念和规范王权自上而下制定的规矩,在上述的社会活动及日常祭祀中,都得按照礼的理念和规范以制约臣民的行为,这就是“礼制”。
“我认为,史前的玉器不体现‘礼’。”杨伯达先生认为,在文明时代开启的前页,也就是史前人类活动中,玉石是为巫教服务的——杨老这一观点的提出,至少将古玉文化向前推了几千年,“我认为中国的玉文化至少也有万年历史,绝不应该只有五千年”。(编者按,杨老是第一个研究史前玉文化的学者。)
“巫以玉事神”,史前玉石是巫教文化的一部分。杨伯达先生说,文明时代奉行的是帝王文化,提倡王权至上,这也是巫教之后文化的发展。而巫教时代解决人与人之间关系是靠神的庇佑,当时的人际关系也没有“礼制”可言,主要靠巫以玉事神来解决人与人间的关系,诸如等级、地位的差别等矛盾。
也就是说,玉器的文化发展经历了巫教(宗教)时代——帝王(王权)时代——民众文化时代(现今的大众文化)。也就是简单明了的:巫玉 –王玉 –民玉的三种玉文化。
而巫教文化中的巫觋可代人请神,具有人、神间沟通的能力。
“中国史前的玉文化被后世掌权者和崇尚帝王的史学家加冕尘封、最终断送。当时由巫教教主、氏族首领控制,专为宗教、事神服务,以求得神的庇护,脆弱的群体渴求得到神的保护。”杨老认为,史前的社会历史是模模糊糊的,从夏代开始进入到文明时代,社会推崇贯彻父子世袭王权制度,一直到清代,这一大段历史是帝王为主宰的。
帝王即天子,也就是天帝的儿子,他的社会形象是半人半神,这时期对于玉文化的理解是以“瑞”为重的,也就是权力的凭证。
民庶玉器的诞生是孕育于帝王玉,经历宋元明清千余年的并行发展,至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制度,建立了共和制的国家,为“民玉”开辟了崭新的历史时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尤其是邓小平的“改革开放”为民玉的发展创造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广阔发展的社会条件。
杨老的娓娓道来,为我们立体地描绘出了中国玉文化发展的清晰脉络,我再一次被眼前这位鹤发童颜,思维敏捷缜密的老人那学识渊博的文化名人形象所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