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语:媒妁之言】
依性别年龄、时代地区、牵引性质等不同区分,媒妁还有媒证、冰人、保山、伐柯人、蹇修、月老、红娘、撮合山、红爷乃至牵头,皮条、马泊六等多种别称。
在男女两性完全因各人喜好自由结合随意离散的伙婚或对偶婚时代,任何类型的婚姻都不需要媒妁。随着一夫一妻制的聘娶婚出现以后,男婚女嫁从当事人做主转由“父母之命”做主,而支撑“包办”大权的家长出于对家庭或对儿女负责等种种动机,多希望有人协助而使之更臻完美,媒妁遂应运而生。
合亲证婚,礼法相辅
媒人具有使婚姻因合“礼”而得到社会承认的保障作用。
夸俏瞒丑 谋财为媒
利之所趋,以说媒为业者总是竭力撮合每一桩生意,甚至不惜欺瞒哄骗。
有鉴于“大抵嫁娶固不可无媒,而媒者之言不可尽信”,所以旧时上流社会的人家多找亲戚、朋友、同僚、同事等充当业余媒人,因为他们说媒的目的不在贪图媒钱,且与男女双方都有交情或“面子”关系,至少不会干两头欺瞒的事。当然这一切也还是在“父母之命”的前提下操作的,当事人的意愿依然退居其次乃至完全不顾,未必就是美满姻缘的楔子。
“线因针而达,不因针而濦(此字部首应为糹);女因媒而嫁,不因媒而亲。”意思是衣针虽然穿线,但不能保证缝制出来的活计面里相合;媒妁虽然能撮合婚姻,但不能确保夫妻相亲相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