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学知识>中华古琴传承琴道艺术
中华古琴传承琴道艺术
来源: 华藏海  2015-03-16 14:05:00   责任编辑:陈笠翁  www.k618.cn
内容提要:古琴,又称琴、瑶琴、素琴、七弦琴、丝桐等,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早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西周时代就有所记载。

 

  【图语:中华古琴传承琴道艺术】

  古琴,又称琴、瑶琴、素琴、七弦琴、丝桐等,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早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西周时代就有所记载。在孔子时代,琴就已经成为文人的必修乐器,数千年来琴与文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在中国古代古琴被列为文人四艺(“琴、棋、书、画”)之首,历史上的众多文化名人都对古琴抱有深厚的感情,古琴音乐神圣高雅,坦荡超逸,古人用它来抒发情感,寄托理想。它的内涵远远超越了普通音乐的意义,成为中国文化和理想人格的象征。2003年联合国将古琴列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金州古琴源远流长 古琴艺术代代相传

  金州古琴的历史源远流长,近年以来,在民间不断发现具有百年以上历史的古琴,充分证明在历史上,金州便有古琴活动的存在。近代金州古琴音乐的重要奠基人物是杜教仁,他直接从山东地区把起源于明代宫廷的道家山林派古琴音乐传播到金州,对现今金州的古琴的传承具有重要的开创作用,随后经历了100多年的风风雨雨,先后出现了杜教仁、张永祥、李东园、王永江、刘心田、侯云峰、李永志、房理家、严圆庄、王俊卿、姜宗真、姜伟、王辉等七代古琴艺人,融合了道教音乐和多个古琴流派,逐渐形成了讲求以气运指,高远沉雄,虚和苍古,直指人心山林派古琴风格,具有北方古琴潇洒雄奇的阳刚之美,成为中国古琴艺术的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证明了古琴音乐艺术自古以来在中华大地上就是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方向。

  金州地处辽东半岛南端,6000多年以前便有人类文明的曙光,金州城始建于汉武帝年间,名为“沓氏县”,一直是辽南地区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历代来自中原地区的官兵和当地的居民不断融合,共同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历史上以响水观为中心的大黑山宗教文化圈在辽南地区具有重要的地位,由辽南道教音乐演变出来的《江河水》成为与《二泉映月》齐名的世界名曲,喜好音乐一直是这里居民千百年来的文化传统。

  瑶琴女奏古琴 化石降龙妖

  在金州民间一直流传着关于瑶琴女弹奏古琴降服龙妖的美丽传说。相传在远古以前,有一条东海来的青龙经常危害百姓,乡亲们拿他没有办法,后来经过仙人指点,知道这条青龙最怕的就是琴声,乡里有个年轻貌美的农家女叫王瑶琴,是远近闻名的弹琴高手,众乡亲便请她来帮忙,王瑶琴义不容辞的接受了乡亲们的请求。瑶琴女来到青龙经常出没的山洞,经过九天九夜的弹奏,终于使青龙精神崩溃,跪地求饶,最后在琴声的制服下,变成了一条毛毛虫。瑶琴女也因过度操劳,最后变成了石头,乡亲们为了纪念她,就在山洞旁建了一座庙宇。有的说瑶琴女是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有的说是炼石补天的女娲,也有的说是滋养万物的后土娘娘。于是就在庙里同时供奉了三尊神像,瑶琴女弹奏过的古琴也成为庇护乡民的神器。

  琴道人习古琴 响泉消夏金州一景

  近代金州古琴音乐的重要奠基人物是清末响水观道士杜教仁。杜教仁,原名杜国盛,字清逸,号“琴道人”,金州杏树屯镇望海寺人。早年出家于金州城内城隍庙,清同治年间,云游至山东云蒙山白云岩,跟从清虚观主持朱本裕道长学习古琴。朱本裕为道光、同治间非常有名的高道,他精通道家内丹术,深研《黄庭经》、《素书》,通音律,喜古琴,精剑术,曾学琴于曲阜孔子后人。

  明清时期,山东地区保存了大量的古琴资料,出现过很多弹琴高手,这些都成为后来金州古琴艺术传承、发展的重要渊源。自古齐鲁为礼乐之邦,人文鼎盛,曾出现过齐威公、师襄、孔子、赵耶利等诸多琴家。公元1585年,万历皇帝赐崂山《道藏》、乐谱和古琴,从此古琴在崂山地区传播开来;明崇祯间,山东曲阜出现了以孔子六十六世孙古琴家孔兴诱为中心的一大批琴人,其中见于记载的就有百人之多;康熙年间的叶泰恩道长,精医卜,善古琴,是清初崂山有名的古琴家;清中期,诸城县又形成了一个以王氏琴家为中心的古琴流派——后人称之为“诸城派”或“琅琊派”。琴道人杜教仁在白云岩从朱本裕学道多年,练得精湛的琴艺,后又在崂山修道,收集整理了大量的散见于山东地区的琴曲。

  杜教仁晚年回辽东半岛传道。当他来到家乡金州城外的大黑山时,立即被这里迷人的景色所打动,便决定在这里重修庙宇,当时响水观原先的庙宇因年久失修无法居住,他便在山崖下一座山洞内避谷练气,拂琴舞剑。因为洞内有一泓清泉流出,四季不干,泠泠做响,因此他想起古代的四大名琴中的“响泉”“韵謦”,便为道观起名为“响水观”,为山洞定名为“瑶琴洞”。并在洗茶池边种下五株梧桐树,如今仍然枝叶繁茂,阴凉满院,“响泉消夏”成为“金州古八景”重要的一处景观。由于杜道长的带动,当时很多人从其学艺,他的得意门生有张永祥、李永志等。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洞口书有“瑶琴洞”三个混厚古朴的大字便出自他的得意门徒张永祥之手。

  琴音剑气谱 道家韵味高亢明亮

  杜教仁有《琴音剑气谱》传世,抄录了26首古曲,别具地域特色,该曲谱将古琴谱与剑谱合一,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剑胆琴心,文武双修的人生哲学。中国琴会副会长著名古琴大师龚一先生得知这一琴谱后,认为这些曲目是《琴曲集成》和《存见古琴曲目辑览》所记载的3000多首琴曲所未有列入的孤本琴曲,具有极高的音乐考古价值。有的曲目虽然与宋代以来较流行的曲目名称相同或接近,但其指法旋律又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平沙落雁》流畅幽雅,简约大方,没有清末各地谱本加花过多,繁指绕手的通病,应该是起源较早的谱本;《酒狂》比解放后打谱的《神奇秘谱》(1425年)的《酒狂》要流畅圆转,变化了早期琴谱中生硬的指法,结构更加完整,富于变化。最为可贵的是,其中有16首琴曲是仅见于该谱的,可以称为海内孤本。这些曲目是:《博古引》、《柳含烟》、《天马吟》、《悲骷髅》、《太平赞》、《醉金刚》、《秋雨梧桐》、《白鹤飞》、《顽石点头》、《蓬莱引》、《对月听涛》、《侠客行》、《过海仙踪》、《紫气东来》、《混元歌》、《悟真》。这些曲目具有鲜明的道家意趣,韵味隽永,高亢明亮,对研究辽南地区的宗教音乐的起源、演变及中国古琴艺术的多样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琴社兴起 琴人传承发展琴道艺术

  古琴在古代被称为琴学、琴道,包括指法、琴曲、流派、制作、鉴定、打谱、作曲等诸多方面的内容,2003年被联合国批准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琴人值得骄傲的事情。金州地区是辽东半岛最悠久的古城,自古便有古琴活动,由于时代的变迁,很多琴谱失传。保护和发掘现有资源是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2000年7月,邹德全、姜伟、于亚平、王长伟等人发起成立金州松风琴社,结束了金州地区、大连地区及整个东北地区民间有琴无社的历史。为了提高艺术水平,琴社多次开设课程、举办讲座,大大开拓了艺人们的视野。近年来,琴社多次参加演出、中外文化交流会等,演出活动被市级以上广播、电视媒体报道。金州古琴活动的影响已经超越了仅仅在本地区发展的空间限制,在古琴的整体水平上包括演奏、作曲、古谱发掘、古琴制作技术等领域都具有一定的实力,传承了悠久的古琴文化。2006年金州古琴音乐艺术被列为大连市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项目,成为全国首个市级非遗项目中的古琴项目。2007年5月又被列为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并作为省级重点项目项国家级申报。文化繁荣的太平盛世,使金州古琴艺术迎来了春天,逐渐告别一脉单传的封闭传统开始面向大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古琴,学习古琴,加入到琴道文化中来。 
【本文责编:陈笠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