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学知识 > 经典国乐·琵琶名曲:大浪淘沙
经典国乐·琵琶名曲:大浪淘沙
来源: 立身国学教育    2024-09-30 11:41:24   责任编辑: 陈笠翁   www.k618.cn
内容提要: 大浪淘沙》是华彦钧创作的一首琵琶独奏曲,乐曲表现了作者对不平人世的无限感慨及对命运的态度。

 

   【图语:大浪淘沙】 

  《大浪淘沙》是华彦钧创作的一首琵琶独奏曲,乐曲表现了作者对不平人世的无限感慨及对命运的态度。此曲经杨荫浏、曹安和二位先生录音并记谱才得以保存下来。据阿炳生前所言,这曲原是道家的《梵音》合奏曲牌,是他在琵琶上弹奏而成。但据杨荫浏查证,道家中并无此曲。乐曲第一段旋律与广东音乐《三潭印月》曲首的旋律相近似,很有可能此曲是华彦钧根据他所熟悉的音调创作的。 此曲最大的特点是,虽现一般把它分在“文曲”一类中,然而它具有自己内容和情感上的显著特征,这完全和阿炳的身世密切相关。例如,运用锣鼓的节奏音型,尤其是在慢板中造成一种跌宕起伏、颇具气魄的势态,确实具有苏轼《念奴娇》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那种关西大汉持铜琶铁绰演唱的气概。在长轮的运用上,也具有紧凑起伏的强烈效果,表现出一种对黑暗现实控诉的情感。而在推挽、滑音的运用上,更是摒弃一般文曲的那种闺怨气息,而代之以硬朗的奏法和多用大幅度的、效果突出的下滑音,颇具气势。

  乐曲共三段。开始的慢板段落是全曲的主体部分,篇幅较长。在短小的引子之后,主题呈现,旋律深沉苍劲,柔中带刚并富于感叹。时起时伏的音浪,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平和激愤。这个长达十一小节的主题,用段末扩充、换头、搭尾和通过出现清角音(fa)等变换旋律创作技法,变奏了五次,从多侧面揭示主题的音乐内涵。第二段篇幅短小,是个过渡段落,主要用“摭分”指法演奏,并作重复和模进,音乐滔滔不绝,情调轻快,富有动力。第三段速度更快,旋律富有棱角,节奏坚定,音乐铿锵有力,表现了一种坚强不屈的气质,乐曲在充满自信和乐观的气氛中结束。

  关于这首乐曲的曲调来源,传说不一,阿炳称“也许是从道家学来的吧”,“也许是从僧家学来的吧”,“也许是从街头上听来的吧”,经过查证道家曲牌没有此曲,合奏曲牌中的《大浪淘沙》与此曲也没有相似之处。乐曲第一段旋律与广东音乐《三潭印月》曲首的旋律相近似,很有可能此曲是华彦钧根据他所熟悉的音调创作的。在这首乐曲中,既有柔美悠长的旋律,又有刚劲短促的音调,高低起伏的音乐,使人联想翩翩,给人以回味无穷的感受,有人说这是阿炳一生的真实写照。 
【本文责编: 陈笠翁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