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学知识>汪派琵琶
汪派琵琶
来源: 中国传统文化网  2015-04-16 13:29:00   责任编辑:陈笠翁  www.k618.cn
内容提要:汪派是中国音乐史上有记载的最后一个琵琶流派,以其创立者汪昱庭之名命名为汪派,也因他的琵琶演奏、传授生涯在上海地区,所以又称“上海派”。

 

  【图语:琵琶】

  汪派是中国音乐史上有记载的最后一个琵琶流派,以其创立者汪昱庭之名命名为汪派,也因他的琵琶演奏、传授生涯在上海地区,所以又称“上海派”。

  汪派也叫上海派,是20世纪以后,中国音乐发展史上的重要琵琶流派,也是唯一以个人命名的流派。上海派的形成,掀起了中国琵琶发展历史上第三次高潮。

  汪昱庭的琵琶技艺启蒙于王惠生。后王惠生把陈子敬琵琶谱传授给汪昱庭。后又得过浦东派倪青泉、曹静楼与平湖派殷纪平传授,兼收并蓄,把琵琶传统古谱根据实际演奏花音编写出演奏谱,广为传授。

  汪氏传授学生都用工尺谱,而且每都亲笔抄写后送给学生,已成为珍贵的墨宝。凡根据汪氏传谱演奏的,后人称为汪派。林石城编写并于1959年由音乐出版社出版的《琵琶演奏法》中,首先用文字形式把“上海汪昱庭派”列为琵琶流派之一。

  汪派的演奏特点首先在于,当时一般南派琵琶以下出轮为多,而汪氏却创造性地运用上出轮,从而奠定了琵琶运用上出轮的基础。其次,他不拘泥于传统奏法,对古谱加以精心修改,使之更为精练,取得了比以往更好的效果。汪派琵琶的演奏刚劲有力,感人颇深。

  演奏技法体现了流派的艺术风格,音乐风格变化,指法也随之改变;反过来,不同的指法,对音乐风格也产生影响。因此,演奏技法是乐谱上指法的具体体现。

  轮指有两种演奏方法,即上出轮与下出轮。“下出轮”,是用小、名、中、食指次第向左弹出,然后拇指向右挑进。另一种是“上出轮”,其奏法是用右手食、中、名、小指次第向左弹出,然后拇指向右挑进,或先用拇指在上面开始作轮的,因此叫做“上出轮”。汪派所用的轮指均是“上出轮”,上出轮发音刚劲、有力。这种“上出轮”是由汪昱庭首倡的,后来成为被普遍采用的技法。上出轮与下出轮的演奏技法不同,但作为轮指符号在曲谱上并没有具体的体现这种区别。上出轮与下出轮的使用,可使音响实体产生差异,也就造成轮指演奏的不同风格。

  流派特殊的演奏技法,体现了流派不同的风格。特殊的演奏技法是属于该流派所特有的,是其它流派所没有的。它是体现流派风格一个重要因素。演奏技法上,汪派比较朴实大气,采用连续反复的“扫拂”或“夹扫”与“板”两条弦等技法,表现万马奔腾,呐喊震大的场面。汪派的演奏较注重内在的情感处理,以豪放、阳刚、朴实著称。

  汪派在演奏技巧上没有浦东派那么复杂,比较简洁、淳朴。在演奏时讲究力度和音色,比较注重内在的情感处理。如《十面埋伏》中的《呐喊》段的演奏只用连续反复的“扫拂”或“夹扫”与“板”两条弦等技法,表现万马奔腾,呐喊震天的场面。汪派喜欢用行韵指法,注重腔、韵的变化,寻找内心的一种情感表现。 
【本文责编:陈笠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