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语:鸿门宴】
在海淀区小学教师礼乐文化培训班的系列课程中,彭教授讲到了餐饮礼仪,使得我们明白了礼的起源,明白了为什么“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同时明白了古代的宫室结构,明白了为什么“夫为人子者,居不主奥”,明白了《鸿门宴》中项羽、项伯为何东向坐。
“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抔饮,蒉桴而土鼓,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巢。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麻丝,衣其羽皮。后圣有作,然后修火之利,范金合土,以为台榭、宫室、牖户,以炮以燔,以亨以炙,以为醴酪;治其麻丝,以为布帛,以养生送死,以事鬼神上帝。(《礼记·礼运》)
古人认为,礼是上古时代向鬼神致献食物开始的。当时,人们的饮食方式很原始:把黍粒放在石板上烤熟了吃;把小猪架在火上烧熟了吃;在地上挖个坑,盛满水当作酒尊,用双手掬饮;用泥烧制鼓捶,用瓦框蒙上皮做鼓;人们就用这些粗朴的食物和乐器祭祀鬼神。
由于没有宫室,冬天住在自己挖的洞穴里,夏天住在用木头构建的房屋里。由于还没有发明火,只能采食野生的果实充饥;吃鸟兽的肉时,连血带毛地吞。也没有丝麻,只能把兽皮、羽毛围在身上当衣服。后来,圣人发明了火,用它熔化金属,做成各种精美的器皿;又制坯烧瓦,营造宫室。还用火来炮、烤、煮、炙各种肉类,酿造醴酒,制作奶酪,织布缝衣。于是,人们开始用精美的礼器和程式化的仪式祭祀鬼神、上帝,表达对鬼神的敬意,这就是最早的礼。
由此可知,为什么商代会有那么多精美而瑰玮的青铜礼器。彭教授还谈到,中华礼仪应该是世界上最早的礼仪,因为中国文化是农耕文化,只有人定居了,礼仪文化才会持久。也因此,我们看到了许多商代出土的陶器。文明的发达就是从吃开始的。
在谈到入座的主次时,彭教授谈到古代的宫室结构,让我们明白了堂、室、房等如今我们还在沿用却不知其精准含义的词汇。住宅最外是门,门内是庭,是院子。院子主体建筑由堂、室、房组成,都建在高台上。堂,堂是平时活动、行礼待客的地方,有一面没有墙,东西两壁的墙叫序。堂前有两个阶梯,称东阶、西阶,西阶为宾客所走,东阶为主人所走,东阶又称主阶、祚阶,因此践祚就是指代当皇帝。堂的后面是室,为主人起居的房间。室的西侧是房,是用来放东西的地方。室内有四角,称为隅。西南隅谓之奥、西北隅谓之屋漏、东北隅谓之宦、东南隅谓之窔。(《尔雅·释宫》)西南角之所以命名为奥,是因为奥有幽深阴暗之义。因为阳光从南面的窗户照进来,西南隅为背阴处(适宜与神灵沟通),所以室内西南隅“奥”是一个祭祀保佑一家平安神灵的场所,所以奥是室内四隅中最尊之处。所以,“夫为人子者,居不主奥。”(《礼记·曲礼》)也因此,在室内,坐西向东的位子是最尊。《鸿门宴》中项羽、项伯东向坐便是如此。由门墙、堂、室、奥的不同含义,也就不难理解形容一个人在同一师门的不同层次的几个词了:忝列门墙下、登堂入室、深入堂奥。
礼仪就是一个个的细节,学习礼仪,就是要了解礼仪背后的理念。没有礼仪,也就无从谈文化。礼,文化之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