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语:毛泽东】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
毛泽东也是一位非常杰出的诗人。作为诗人,毛泽东为我们留下了一份极为宝贵的文化遗产——毛泽东诗词。贺敬之评述毛泽东诗词时曾这样说:“毛泽东诗词以其前无古人的崇高优美的革命感情、遒劲伟美的创造力量、超越奇美的艺术思想、豪华精美的韵调辞采,形成了中国悠久的诗史上风格绝殊的新形态的诗美,这样瑰奇的诗美熔铸了毛泽东的思想和实践、人格和个性。”
倾听一代伟大的诗意吟诵,感受他的豪情、壮志与深情,深切缅怀敬爱的伟大领袖和导师……为着这一目的,笔者潜心研读了毛泽东诗词,颇有所得,受益非浅,下面谈谈学习体会。
毛主席酷爱中国古诗词
毛泽东早年并不喜爱诗词,甚至偏激地认为“诗赋无用”,这是有史为证的。1915年毛泽东写信给同学湘生,谈到以前认为“诗赋无用”的事时写道:“梁(启超)固早惠,观其自述,亦是先业词章,后治各科,盖文学为百学之原。吾前言诗赋无用,实失言也。”从“诗赋无用”到“文学为百学之原”,这是毛泽东对“诗赋”认识上的重要转变。
当毛泽东认识到诗赋的益处之后,他的学习、创作欲望就蓬勃而出了。从此,他就酷爱上了中国古诗词。1917年他在写给一位同学的治学体会中说:“百丈之台,其始则一石耳……学问亦然,今日记一事,明日悟一理,积久而成学。”从中反映了他学习、创作诗词的良好方法和切身体会。
在湖南一师学习期间,毛泽东对中国古典诗词怀有浓厚的兴趣。他熟读了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及《韩昌黎文集》、《昭明文选》、《离骚》、《九歌》、唐诗、宋词等。同学们都记得,无论春夏秋冬,毛泽东总比别人睡得晚,起得早,他常常迎着晨曦高声朗读、背诵古文和诗词。同时,毛泽东也开始写作古典诗词。他的同学罗章龙回忆,在一师读书时,毛泽东好写诗词,虽不常作,“偶一下笔,却不同凡响:雄壮、豪放、气象万千,朋友们争相传诵。”臧克家曾说:“毛泽东在1925年就写出《泌园春? 长沙》这样非凡的词章来,可见在这之前他就和诗词结缘了,否则像《泌园春?长沙》这样成熟的作品,不会是一蹴而就的。”
毛泽东在诗词创作中,既写过律诗、绝句、也运用《泌园春》、《念奴娇》、《满江红》、《西江月》、《清平乐》、《浪淘沙》和《水调歌头》等20种词牌填过词。相比之下,毛泽东对自己写的诗不甚满意,而对词即长短句稍觉满意些。当然这是毛泽东十分谦逊的体现。在此前已公开发表的毛泽东67首诗词中,诗与词各近一半,分别是33首和34首。毛泽东生前同意发表的绝大部分是词,后来发表的一些诗大多是他当年不愿发表的。毛泽东多次谦称自己的诗词为“弊脚诗词”、“我的几首歪词”。而事实上,毛泽东也的确非常谦虚和大度。1959年9月7日,他在至胡乔木的信中写道:“诗两首,请你送给郭沫若同志一阅,看有什么毛病没有?加以笔削,是为至要。”可见伟人态度之诚恳。
在古典诗词的创作上,毛泽东是非常刻苦的。他的诗词创作曾出现两次高峰:一次是长征前后,一次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也就是说,他的诗词或作于战火纷飞、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或写于轰轰烈烈、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岁月,总是与火热的生活融会交融,与波澜壮阔的历史紧密相连。在革命战争环境中创作的有《清平乐?蒋桂战争》、《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采桑子?重阳》、《忆秦娥?娄山关》、《七律?长征》、《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创作的如《七律?送瘟神》、《七律?到韶山》、《七律?登庐山》、《水调歌头?游泳》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创作的如《七律?送瘟神》、《七律?到韶山》、《七律?登庐山》、《水调歌头?游泳》等。毛泽东称自己的一些诗词是“在马背上哼成的”,可见其对古诗词酷爱程度之深。
读古典诗词是他生活的一部分。毛泽东一捧起心爱的古诗词,往往手不释卷、如饥似渴、全神贯注地品读,外界事务往往很难打扰他。如中央工作会议在南宁召开期间,毛泽东不顾国民党飞机的轰炸危险、不顾个人安危挑灯夜读《离骚》的故事为大家所津津乐道。
毛泽东还经常教导身边工作人员读诗。他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钱来给他们买书包、笔墨、字典、课本和作业本,每人一套,鼓励他们学诗词、学文化,并经常检查他们的作业。
1975年6月,毛泽东因眼患严重白内障已无法阅读。于是有关部门安排北京大学中文系的芦荻老师为毛泽东读书。有一次芦荻老师给毛泽东读李商隐诗时,不巧读错了一个字,聚精会神的毛泽东立即纠正了她的错误。可见,爱读古典诗词的良好习惯伴随了毛泽东一生。
毛主席巧借中国古诗词
毛泽东对古诗词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他自己创作的诗词上。我们品读毛泽东诗词,从中可以看到不少古诗词的影子。毛泽东认为古代诗歌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生活,不少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名句,因此他经常巧妙引用古诗词中的一些词句,或者把名言妙句很自然地融入自己的诗词中,或者借用来说事明理,不仅增添了诗的韵味,还能很生动、精确地表达意思、体现意境,可谓恰到好处,一举两得,堪称古为今用、“御今之有”的典范。下面举例以证之。
1921年春夏,毛泽东沿洞庭湖的岳阳、华容、南县、常德、湘阴等地进行社会调查。在旅途中,毛泽东深深思念短暂分离的妻子杨开慧,夜深人静,辗转难眠,于是写了《虞美人?枕上》。其中一句“一钩残月向西流”,就借用了后唐李后主李煜所作的词《虞美人》中的“一江春水向东流”。
1923年,毛泽东创作《贺新郎?别友》。这是毛泽东赴广州这前给妻子杨开慧的咏别之作。“挥手从兹去”形象地描绘了离别的一刹那的动人情景。这句词借用了李白《送友人》诗中的“挥手自兹去”。“照横塘半天残月”引用了“横塘”典故。崔颢《长干曲》有“君家在何处,妾住在横塘”。用此典故渲染出离别的哀愁,恰到精妙之处。
1935年10月,红军长征历时11个月,行程二万五千里,到达陕北吴起镇,长征取得伟大胜利。毛泽东创作了中国诗歌史上的不朽诗篇、被视为毛泽东诗作之冠的《七律?长征》。诗句“大渡桥横铁索寒”,就巧借了战国时期燕国壮士荆轲抱着必死决心去刺杀秦王赢政临行前高唱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语句。两个“寒”字有异曲同工之妙。
1935年夏天,毛泽东率红军登上了岷山。眼望巍巍昆仑,毛泽东心潮澎湃,思绪飞扬,激情四溢,即兴写下《念奴娇?昆仑》。其中的“飞起玉龙三百万,揽得周天寒彻”就巧借了宋代诗人张元《雪》诗中的“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二句。“安得倚天抽宝剑”是改用了唐代李白《临江王节士歌》中的“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 诗句。
1935年10月,红军翻越最后一座高山——六盘山。登临六盘山时正值金秋时节,毛泽东望着美丽景色,面向大好河山,不禁豪情激荡,浮想联翩,“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一气呵成名词《清平乐?六盘山》。词句“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这里就巧妙化用了宋朝刘克庄《贺新郎?落梅》中的词句“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引人联想,深刻感人。
1942年正值抗战关键期间,爱国将领戴安澜将军奉命率军出师缅甸,同英军一道对日作战。戴将军与广大将士英勇无畏,浴血奋战,歼灭日军5000余人,谱写了抗战史上的光辉一页。在组织全军突围时,戴安澜身负重伤,以身殉国,终年38岁。在中华民族危难之时,毛泽东惊闻沙场殒将,深感惋惜和悲痛,于是特作《五律?挽戴安澜将军》,以祭奠英魂。首句“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就化用了《诗经?小雅》中的《采薇》篇。
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分三路渡江作战,23日解放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政治中心南京。毛泽东特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其中“天若有情天亦老” 诗句是一字不改的借用了唐代诗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的句子。而“宜将剩勇追穷寇”句中的“穷寇”一词,则是借用了《孙子兵法》中的“穷寇勿追”词句。
此外,如《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中的“一唱雄鸡天下白” 词句是从唐代李贺《致酒行》中的“雄鸡一声天下白”点化而来。《浪淘沙?北戴河》中的词句“萧瑟秋风今又起”,是引用曹操《观沧海》中的“萧瑟秋风”词句。《七律?答友人》中的诗句“我欲因之梦寥廓” 巧借了李白诗《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我欲因之梦吴越”句。《卜算子?咏梅》中的“俏也不争春”句借用了陆游词中的“不争春”词字。《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中的一些词句就化用了唐代李公佐《南柯太守传》、韩愈《调张籍》、贾岛《忆江上吴处士》中的一些词句。《七律?吊罗荣桓同志》中的“记得当年草上飞”句完全借用了黄巢诗句。《念奴娇?鸟儿问答》中的词句“借问君去何方?”就化用了杜牧诗中的“借问酒家何处有?”与此同时,毛泽东诗词中借用或化用了大量典故,这里就不再举例。
毛主席崇尚中国古诗词
1957年《诗刊》创刊,杰出诗人、著名作家臧克家出任该刊主编。毛泽东在给《诗刊》的《关于诗的一封信》中写道:“《诗刊》出版,很好,祝它成长发展。诗当然应以现代诗为主体,旧诗可以写一些,但是不宜在青年中提倡,因这种体裁束缚思想,又不易学,这些话仅供你们参考。”从这段话来看,毛泽东确实提倡“诗当然应以现代诗为主体”,但也并不反对旧体诗,认为“旧诗可以写一些”。
其实,毛泽东内心真正喜爱的、崇尚的还是中国古体诗词,认为旧体诗词“一万年也打不倒”。毛泽东曾说:“旧体诗词源远流长,不仅像我这样的老年人喜欢,而且中年人也喜欢。我冒叫一声,旧体诗词要发展要改革,一万年也打不倒。因为这种东西,最能反映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特性和风尚,可以兴观群怨嘛,怨而不伤,温柔敦厚嘛……”在他看来。中国旧体诗词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必须“要发展要改革”。毛泽东的这种判断是正确的。因为他不仅仅立足于文学作品的内容,还以作品形式、中国人的审美观念、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发展等方面来阐述旧体诗词的生命力,这非常有说服力。
毛泽东喜爱、崇尚古体诗词,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诗言志”。“诗言志”最早源于我国《尚书?尧典》,其意思是,诗歌是用来表达作者志向、襟怀、抱负的。古体诗词虽然格式固定,字数、词句、平仄、韵脚均有严格要求,表面上似乎古板僵化,但其内容、思想丰富多彩,能淋漓尽致的、恰到好处的表达作者的胸怀和情操、思想和意境。
新中国成立后,《诗刊》创刊时请毛泽东题词,他题了“诗言志”三个字。此前毛泽东为诗人徐迟的诗词册页题字亦是该三字。1957年7月4日,毛泽东在庐山住处同王任重、刘建勋、梅白等三人谈话时,又一次谈到“词言志”话题。
“词言志”在毛泽东诗词中展示得淋漓尽致,他的运用亦游刃有余、精妙独到。如《沁园春?长沙》中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候”、“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中的“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清平乐?六盘山》中的“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的“宜将剩勇追穷寇”、“人间正道是沧桑”、《七律?到韶山》中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杂言诗?八连颂》中的“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中的“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水调歌头?重上井岗山》中的“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等等,不一一而足。以上词句,无不是表达毛泽东的伟大胸怀、坚强意志、超人智慧和深邃思想。
毛泽东诗词里有无穷法宝
毛泽东诗词不仅是“我国古典诗词发展的新高峰”、“我国诗史的新篇章”,而且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发展的新高峰”、“新篇章”,因为毛泽东诗词里蕴含了伟人博大的胸怀、崇高的品格、深邃的思想和无穷的力量,而这些仍然是我们克敌致胜的法宝。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绩,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科技进步、文化繁荣,经济规模已列世界第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屋建筑、展望未来,站在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提出了“中国梦”这一伟大构想和宏伟蓝图,引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为之奋斗。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又做出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国人民齐心称赞,欢欣鼓舞,翘首以盼。
祖国的美好未来一片光明,但其发展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必然存在各种困难和挑战。当前,我国对内主要有民生问题、反腐问题、收入分配、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社会矛盾突出等问题、以及如何攻克改革阻力等问题;我国对外主要有钓鱼岛问题、南海部分岛屿被外国侵占问题、反美国遏制中国和平崛起问题、与印度边界问题等。以上问题很重要,均必须妥善解决或处理,但解决或处理的难度均很大、很棘手。
针对以上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必定有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必胜的战略决心,积极妥善的解决或处理。对此,笔者深信不疑。在这里,笔者结合以上难题谈谈毛泽东诗词蕴含的法宝。
一是要有战胜任何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有词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里就体现了毛泽东提倡的我们能够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决心和勇气。在《杂言诗?八连颂》中毛泽东更是提出了“八不怕”精神,即“不怕压,不怕迫。不怕刀,不怕戟。不怕鬼,不怕魅。不怕帝,不怕贼。” 正如毛主席所说的:“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二是解决腐败问题应学习“南京路上好八连”精神,真正做到“思想好,纪律好,为人民,意志坚,拒腐蚀,永不沾”。毛泽东对于党内的腐败现象、脱离群众的做法始终非常警惕,很希望全党能够廉洁奉公,和广大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时刻保持鱼水关系,亲如一家,血肉相连。为此,毛主席特意写了这首《杂言诗?八连颂》,将“八连”作为全党和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1949年,这个连队进驻上海南京路,帝国主义分子曾经预言,共产党驻进了上海,不久就会发霉、发黑、烂掉。然而,这个连队的官兵,虽然身居闹市,但是却一尘不染地保持着自己当初的本色。顶住了资产阶级所谓的“糖衣炮弹”的攻击,保持了人民解放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这里,毛泽东提倡首先应“思想好,纪律好,为人民,意志坚”,然后才能做到“拒腐蚀,永不沾”。因此笔者认为,治理腐败必须“双管齐下”,一方面应加强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建设,提高拒腐能力,另一方面应加强制度建设、加强监督公开。
三是防御外患应“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应有打“纸老虎”精神,同时提倡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牺牲主义精神。毛泽东在《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一词中写到:“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在《杂言诗?八连颂》中也写到:“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局势激烈动荡,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均对中国采取敌视政策。毛泽东在中国最严峻形势下,采取了“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的策略,提出“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坚决同敌对势力作斗争,不断鼓舞全国人民要“军民团结如一人”,“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笔者认为,对于美国的对华遏制政策、岛链封锁措施等,我们不能悲观、不能害怕,更不能退缩,而应针锋相对,毫不退让。“因为委屈与忍让,人家骄气日盛。”五十年代的抗美援朝和六十年代的抗美援越等两场战争均以美帝国主义的可耻失败而告终,更有力证明了“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关于可能发生的中美大战,笔者认为,一是中美直接交战的可能性存在,但还不大;二是如果战争不可避免,那就打一场不对称战争,即毛主席讲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我们全民皆兵,“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至于钓鱼岛问题,其主权自古属于中国所有,无可争辩。在主权问题上,中国也不容退缩。毛泽东于一九一五年五月所作的《五古?挽易昌陶》词中写道:“东海有岛夷”,同时准确预测“三十年内中日必有一战”。可见“岛夷”日本对中国早有侵略野心。另一方面也证明毛泽东判断准确,料事如神。笔者认为,对于日本、菲律宾、越南等侵占我国岛屿问题,它们就象“蚂蚁缘槐”、“蚍蜉撼树”,夜郎自大,不自量力。中国警告在先,先礼后兵,“该出手时就出手”。而一旦出手,就会一招制敌,就会“横扫千军如卷席”,让敌人只会“几声凄厉,几声抽泣”。此外,毛泽东在《五律?挽戴安澜将军》诗中写道:“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诗人在这里赞美了戴安澜将军崇高的爱国精神和英勇的牺牲精神。1959年6月,毛泽东回到韶山时,回忆起自己全家为中国革命先后牺牲了六位亲人,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即写下了《七律?到韶山》。其中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诗句,毛泽东再次讴歌了英勇的革命牺牲主义精神。
四是攻克改革阻力、解决收入分配、食品药品安全、环境污染等重大民生问题,应紧紧依靠党的领导、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解放前,我国南方各省广泛流行血吸虫病。该病传染性强、危害很大、死亡率高,当时患病人数达1000万以上,受感染威胁的人数超过一亿。很多地方的村庄被毁灭,有些田地已成荒野。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十分关心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发出了“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1951年,党中央成立了“中共中央血防九人小组”。随后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通过多年的努力,1958年,江西省余江县率先“根本消灭血吸病”。毛泽东十分高兴,欣然提笔写下了《七律二首?送瘟神》。总结成功的经验,一是中共中央及地方各级党组织真正抓起来了,二是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配合,三是广大科学家尽职尽责。“三者结合起来了,瘟神只好走路了。”因此笔者认为,只要党中央及地方党委真正重视,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就能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百万工农齐踊跃”,定能攻克改革的任何阻力,排除既得利益集团的层层阻碍,进而切实解决好收入分配、环境污染、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等问题。如果说阻力有如“雄关漫道真如铁”,那么改革就会“而今迈步从头越”。这也说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若干重大问题的改革最终一定会取得成功。
毛泽东的古典诗词是中国诗词史上的一座丰碑。著名学者张璋曾如此评价:“这些作品,无论是在‘马背上哼成的’,还是‘闲庭信步’得来的,都能熔思想性与艺术性于一炉,字字珠玑,篇篇锦绣,写出了历史面貌,反映了时代精神,成为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典型,登上我国古典诗词发展的新高峰。从此,揭开了我国诗史的新篇章。”著名学者朱向前说:“即便把毛泽东诗词放在中国两千年的诗歌长河中比较,也有大约五分之一的作品不会输给诗词大家……是一等一的大诗人,大手笔,也是千古一人。”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春满人间世,日照大旗红。”研读毛泽东诗词,了解毛泽东诗词的创作之源,欣赏毛泽东诗词的丰富内涵,探索毛泽东诗词蕴含的深邃思想,学习抒发情怀的巧妙之技,通过熟悉毛主席诗词的创作之路,让我们更好的继承和发扬魅力无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为早日实现“中国梦”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做了精辟的重要的讲话:“毛泽东同志说过:‘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一定要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实现我们确立的奋斗目标,我们既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又要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