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中国学术出版“走出去”高端论坛尽管举办时间不长,但是已经成为上海书展的著名品牌活动,受到中外出版界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8月13日,第二届中国学术出版“走出去”高端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张元济讲堂举办。这场论坛时长3个半小时,共有28个主题发言,被与会者誉为“高强度的头脑风暴”。发言中,既有站在国家宏观层面和战略高度对学术出版“走出去”提出的指导意见,也有研究机构和高校给出的理论指导,更有来自国内外一线出版单位的思考和经验分享。本版今天集中刊发此次论坛部分专家的发言要点,以飨读者。
一个国家的文化需要被世界认同。只有优秀的、能推动世界文明进步的学术思想才能被接受。真正提高学术出版水平,才能实现跨越,做出成效而被世界接受。中国学术强是中国出版走出去的基础,否则说什么都是“无本之木”。学术出版要围绕中国的思想创新、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把优势通过学术语言向世界传播。
——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长 邬书林
创新性智力成果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学术出版是智力成果表现出来的重要通道,要深刻认识中国学术出版和学术出版“走出去”的重大战略意义。当前学术出版面临由数量向质量提升的过程,出版人要积极跟踪最新学术前沿,以敏锐的洞察力、判断力以及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对出版规律的把握,推出一批高品质的学术出版物。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 阎晓宏
大学出版社要在中国学术出版“走出去”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总编辑要下更大的功夫。总编辑是出版物编辑质量方面的总责任人,也是编辑队伍建设方面的总带头人。学术出版走出去不是简单的文化快餐走出去,它是一个国家的攻坚战,另外也是一场硬仗,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总编辑绝对不能缺位。
——中国编辑学会会长 桂晓风
来自专家的声音——
建设出版名社增强中华学术国际影响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 张杰
当前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是必由之路。走过118年历史的交通大学正在创新和完善科学技术、人才培养、思想文化三大创新体系,为社会发展源源不断地输出新成果、孕育新思想。出版是孕育学术研究、发布学术成果的重要途径。一流的大学必定有一流的出版社。建设一流大学出版名社,进一步提升学术出版“走出去”的水平,既是全体交大人的世纪梦想,也是传播学术成果、促进学术研究、增强中华学术国际影响力的共同需要。我们鼓励全球优秀学者参与其中,支持出版社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国际出版平台,争取有一天在全世界的大学校园里都有交大版的学术著作和教材在传播、研读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