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核心观注 > 国学教育:“教什么”“怎么教”
国学教育:“教什么”“怎么教”
来源: 光明日报    2024-09-30 10:40:53   责任编辑: 未网战略覃旭   www.k618.cn
内容提要: 由南阳师范学院主办的“国学(汉学)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日前在南阳举行。

  【国学动态】 

  由南阳师范学院主办的“国学(汉学)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日前在南阳举行。来自英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中国内地和台湾地区的9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国学(汉学)“教什么”“怎么教”“谁教”“教谁”等问题切磋研讨。

  国学(汉学)教育之内涵及现状 

  国学是区别于“西学”的为中国所固有的历代学术文化之总称,是中国国家之学,也是国人之学。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原副主任、国家总督学顾问柳斌先生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对外开放日益扩大,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快速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迫切需要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迫切需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进一步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着力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肥沃土壤、思想资源和源头活水,而且也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要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超越性升华。

  当代中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契合社会发展规律,顺应时代变化趋势。中共中央宣传部出版局巡视员刘建生先生指出,科学的社会发展总是具备三个要素:一是对人的充分尊重,或者叫人的全面解放;二是社会必须充满活力,拥有生机勃勃的创新创造,想方设法促进自己全面进步、整体提升;三是对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有效利用、可持续利用。我们弘扬国学、推进国学研究充分体现了这诸多方面。我们对传统的学习,不忘初心、不忘本源、不忘来路,正是体现了一种自觉意识、自信基础、自主能力。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所长张世平先生认为,诵读经典,吟咏美文,可以传承文明,提高语文素养,丰富精神世界,也可以融思考于其中,蓄能力于其中,寓创造于其中,可以普及通用语言,提升语言能力,熔铸综合素质,承续民族传统。

  台湾辅仁大学林叶连先生认为,国学是民族本质的体现,流注在国人的血脉当中。身为中华子民,理应热爱中华文化,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认真研究,疑所当疑,信所当信,唯此才能与世界各国真正实现彼此的了解、交流。英国威尔士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Jeremy Smith先生介绍了英国境内首家汉学院的开办情况。该学院以让国际社会对中国古代经典以及中国古圣贤的事迹、价值及智慧有更深切的认知与了解为目标,目前已开办四个学系的汉学硕士班课程,未来还将提供从大学预科、大学本科、硕士班直到博士班的全方位的汉学课程。韩国京畿大学国际交流处处长南景炫先生认为,汉学研究已成为当今世界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引起了全球人民的广泛关注。京畿大学也在积极推动汉学研究院的建设工作。

  国学(汉学)教育之“教什么” 

  北京师范大学李景林先生从二十世纪初到二十一世纪初百年间所兴起的两度国学思潮入手,认为当前的国学教育必须重建其原初赋义基础和“通”性精神,才能达到最终实现和完成。台湾辅仁大学王初庆先生认为进行国学教育要拿捏好遵时与法古的分寸,要辨明国学的本貌,进而明辨诸子以下对于国学之增益扩充,各有其时代之影响,以追求国学转化之时代关键,并进一步顺应时势,寻求目前时代之需要,找出国学可以用力之所在。中国戏曲学院裴喆先生认为,国学教育不能局限于对汉族、儒学传统的研究,还应包括对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的研究。国学教育要在适应不同对象的前提下提倡开放包容、平等对话的心态,使“国学”走出颓势,面向全球,尝试破解文明冲突的困境。

  南阳师范学院聂振弢先生认为,国学(汉学)教育的内容要以经学为主,四书打头。这是扎根工程、奠基工程。唐宋以降,千百年来,硕学大儒,高官显宦,无不出于此门,包括民国年间的大师们亦是如此。幼儿和小学生当以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蒙学经典为主,青少年可以拓展至四书五经,到大学阶段再进一步扩展至经史子集、诗词曲赋和琴棋书画。台湾辅仁大学林叶连先生认为,在选择教育内容时,要有包容性,雅与俗,中与外,文、史、哲、自然科学等不同门类均可,同时应注意教育效果,要从静态研读走向动态应用。长沙师范学院邓婕女士认为,中国先祖极其注重对女子的教育而形成了女学,在当代中国,传统女学的精髓仍然富有生命力及当代社会意义,女学的教与学应重在培养女子的德行及言行举止,增强女子自爱、自信、自强的品质,进而缔造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与人生。

  台湾辅仁大学李添富先生认为,孔子以《诗》为教,终极目标在于使人归于“纯真”,今日倡言推展国学教育,弘扬儒家精神,其目的当亦如是。台湾辅仁大学王欣慧女士认为,学习古典诗词的效用很广大,但教诗的当务之急不在于阐明学诗的效用,而在于引导学生体会诗词的美感和境界,进而让学生在“充满劳绩”的课堂中,仍能“诗意地栖居”。

  国学(汉学)教育之“怎么教” 

  清华大学方朝晖先生认为国学教育要注意三个原则。第一个是人性原则,要通过趣味化的讲解,增加学生理解力,增加教学过程的生动性和有效性,使教育对其自我成长、灵魂自觉和精神升华产生积极作用。第二个是全面原则,要与其他知识学习相结合,如数理化、史地生等一切现代社会必要的知识的学习和舞蹈、音乐等技艺的学习都可以和读经同时进行,齐头并进。不应当提倡脱离现代生活的纯读经教育,应以人的全面发展为读经目标。第三个原则是阶段原则,对不同年龄、不同领域的人,在经典选择和读经方式上要有所分别。北京大学李大遂先生认为,国学教育当始于汉字教学。汉字不仅记载了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也以其独特的形式,反映了上古社会的文化形态,体现了汉民族认识事物的特定思维方式和审美习惯。我们传统的语文教育,大体形成了“识字写字(输入)→读书背书(输入)→做文章(输出)”的语文教育程序,从这个教学程序可知,阅读经典是以大量识字为基础的。

  长江大学杨蓉女士认为,国学课程应注意体验式教学的重要性,通过要求学生多去实践国学的精神、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环节之中、组建学生国学社团等一系列措施,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后教学的连贯性,让国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而不只是一门课程。清华大学赵丽明女士回顾了几十年在清华大学讲授国学课程的体会,认为国学教育应当合理设计课程,编好教材、讲义,分层次因材施教。清华的教学实践证明,理工科的国学教学,一样可以出人才出成果,可以使学生具有优秀的人文科学素质,完善人格,全面发展。

  台湾辅仁大学孙永忠先生认为,吟唱活动对古典诗词教学多有助益,通过吟唱活动,不同学科专长学子间的相互激荡,可以启发鉴赏的新视野,可以引领学生品味中国古典韵文的音乐美,进而提升对作品意境之体会,更能提升个人文化涵养。经由吟唱活动之设计,还可以学习组织规划,使更多人进入古典韵文丰富而多样的美感世界。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杨青先生认为,国学教育要重视乐教,乐的核心是“琴”。在少年儿童的成长过程中,一边需要有中华传统礼规的约束,一边需要中华古典音乐的怡情,二者不可偏废。有礼无乐则“乖张暴戾”,有乐无礼则“柔弱奢靡”。家长们应该鼓励孩子,引导孩子,为孩子创造机会来学习古琴。

  国学(汉学)教育之“谁教”“教谁” 

  南阳师范学院聂振弢先生认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的需要,民族的需要、时代的需要,是对“钱学森之问”的积极回答。国学教育与学校教育要实现紧密衔接,高等师范院校尤其要担当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成为培养传统文化师资的主力军,进而引领中小学等基础教育领域的国学教育发展。他倡议,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要成立国学教育院或传统文化教育中心,率先在中国语言文学类和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开设国学教育必修课;定期对全校员工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提高思想境界、端正工作作风、培养奉献精神;定期组织中小学国学师资培训,以引领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全面开展。南阳师范学院将积极探索国学教育的新模式,积极与海外合作,更好地在国际上推广汉学教育,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责编: 未网战略覃旭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