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核心观注>“岭南四大名琴”今何在?
“岭南四大名琴”今何在?
来源: 中国青年网  2017-10-17 09:17:00   责任编辑:未网教育孙慧贤  www.k618.cn
内容提要:地处岭南一隅的广东,于保存、发展中华文化方面居功至伟。仅以古琴而言,就孕育出了享有盛誉的岭南琴派。岭南琴派渊源于宋室宫廷音乐,自《古冈遗谱》而下,代有名手名...

  

  绿绮台琴拓本(资料图)

  

  “天蠁”被广州博物馆收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春雷”琴

  地处岭南一隅的广东,于保存、发展中华文化方面居功至伟。仅以古琴而言,就孕育出了享有盛誉的岭南琴派。岭南琴派渊源于宋室宫廷音乐,自《古冈遗谱》而下,代有名手名曲,也涌现了声名赫赫的“岭南四大名琴”——春雷、秋波、天蠁(响)、绿绮台。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卜松竹

  “春雷”曾是宋徽宗赵佶的珍物

  “春雷”曾经是北宋宣和殿百琴堂中的第一品,著名的文艺皇帝宋徽宗赵佶的珍物。靖康之变后,春雷琴被金人所掠,金章宗藏之于承华殿,为明昌内府第一琴。章宗死后挟之以殉葬,18年后被元人挖出,复出于人间。金灭,春雷琴又入元内府,元太宗获春雷琴后并赏赐给他的宠臣耶律楚材。自此后,关于这把琴的流传又有不同说法,各家言凿纷纷,考证都很详尽,在此不作展开。我们只是知道,今天以春雷琴为名传世者有三把,一在旅顺博物馆,一在北京,一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而现藏台北的这把,就是当年“岭南四大名琴”之一。

  据言,这把春雷琴是清末民初复现于广东的,为南海收藏家何冠五所获。不久何因经商失败,藏品星散,琴辗转归番禺汪兆镛(汪精卫长兄)微尚斋。汪氏为岭南近代文献大家,但并不富有,不久就因手头拮据将此琴售与好友张大千,时约20世纪40年代初。张大千将这把“春雷”带往巴西八德园,他自己不会琴,而其长子葆罗则好琴,大千就将琴交其保管。上世纪80年代中曾用以录音并在电视上播出。张大千逝世后,此琴随其他古物一起捐赠给台北故宫博物院。

  传世的春雷琴哪一把才是宋百琴堂的本尊?甚至那把春雷琴究竟还在不在人间?人们应该还要争论很久。但造出这把琴的人,也颇值得一说。

  “唐琴第一推雷公,蜀中九雷独称雄。戊日设弦已施漆,信有鬼斧兼神工。选材酣饮冒风雪,峨嵋松迈峰阳桐。吴越百衲云和样,‘春雷’亦见宣和宫。”这是清末琴坛巨擘湖南杨宗稷咏雷威琴之句。旧时论琴者言:唐琴以西蜀所制为佳,西蜀以雷氏为著。雷氏家族现所知九位造琴名手中,以雷威为第一;雷威所制之琴,以“春雷”为最。由此可见这把琴在历史上的地位了。

  雷威造琴堪称传奇,潇洒淋漓,酣然快意。时人说他在无为山中做琴,调音一直不成,正无计可施,忽然有个老人在旁指点:“上短一分,头丰腰杀,己日施漆,戊日设弦。”言毕不见。可见老人家是个神仙。他照此办理,得琴精绝。他做琴不拘成法,不必皆用桐面梓底,而是桐梓之外加以经过风霜雪雨拍打的松杉。他常酣饮之后披蓑带笠,冒雪入山,听声选材,常有“妙过于桐”的奇效。

  “秋波”原为宋杨万里所藏

  “秋波”据说也是雷威所制。据广东著名文化人、学者莫仲予所言,此琴原为宋杨万里所藏,后归明益王内府,后赠予香山(今中山市)小榄人卢本潜。卢本潜的女儿嫁给了同乡李剑山,以秋波琴为陪嫁,入藏李氏拾月山房。年深日久,琴漆已剥蚀殆尽。剑山后人李荫田卷入田产纠纷,在同乡何斌襄的帮助下解决。李荫田非常感恩,斌襄趁机请求借琴一弹,谁想到一借不返。何斌襄还请琴工修补胶漆,并于琴背腹部刻有重修题记。荫田深悔不及,作《秋波叹》并序以志恨。

  李荫田临终时留下遗言“后世子孙能以琴归者,泉下乃无遗憾”。追后,其侄达庐求之不得,就自己用木头刻成琴形悬于厅堂之上,对儿子李蟠说:“先人手泽,宜子孙永宝。”让他勿忘追琴之事。后来李蟠留学日本,结识胡汉民、廖仲恺、孙中山等,并深受信任,曾任大元帅府机要秘书等职。在陈炯明叛变期间,他随侍孙中山左右,忠心耿耿。此时何氏已中落,琴亦两易其主而归里人缪凤群。缪氏虽诺归琴,但并未兑现诺言。1935年,李蟠复任中山县长,再调任粤汉铁路局局长,而此时缪已出家,其道院以违官禁被查封。缪氏求李蟠帮助解决此事,并归琴为谢。至是,“秋波”复归李氏秋波琴馆。

  1940年,中国文化协进会在香港举办广东文化展览会,李蟠以秋波琴出展,并赋诗以记。此次广东文化展览会也是岭南古琴界的一大盛事。平时极难一见的四大名琴除“春雷”外,其余三架均参展。然而,“秋波”今藏何处,却成了一个谜团。

  展览中的“天蠁”,据传曾为唐代大诗人韦应物所有。此琴龙池上有玉筋篆“天蠁”二字,下有“万几永宝”印文,铭曰:式如玉,式如金,怡我情,绘我心,东樵铭。有研究者认为,此东樵可能是清初广东名僧光鹫和尚的号。此琴流落过程一直未见披露,仅知在嘉庆年间被一位姓石的秀才以千金购归岭南,后入藏潘仕成海山仙馆。海山仙馆被籍没后,西关富商黄永雩以重金收得此琴,大喜之余,将自己的书室起名为“天蠁楼”,并请叶恭绰先生为题。他自己的诗词集也命名为《天蠁楼诗》、《天蠁词》。后来此琴与其他一些珍贵文物一同被广州博物馆收藏。

  “绿绮台”见证明末传奇义士的气节

  绿绮台大概是四大名琴中故事最曲折的。据研究者的说法,绿绮台为唐琴,原有两张,一为大历琴,一为武德琴。大历是唐代宗李豫年号,大历琴制于大历四年(公元769年),原为广东清初诗人陈子升所有。南明永历帝西奔时,子升奉命随行,后此琴不知所踪。武德琴制于武德二年(公元619年)。琴在清末已残其首尾,四十年代时岭南琴派宗师杨新伦先生看过此琴已不堪弹奏。屈大均《广东新语》言,琴曾属明武宗朱厚照所有,后以琴赐大臣刘某,明末归南海诗人邝露所得。邝露工诗能琴,所居海雪堂中多宝物,最珍惜者为两张古琴,即“绿绮台”及“南风”(南风琴曾是宋理宗赵昀的内府之物)。邝氏出游必携二琴,有时穷困也将其暂质于当铺,待有钱时又赎回,故其诗有“四壁无归尚典琴”之句。顺治七年(1650年)清兵攻广州,邝与诸将坚守凡十月,城破时,邝露返海雪堂中,穿上明朝官服,将二琴及所藏诸宝器环列身畔,待清兵入室,从容就戮殉国。

  据研究者严晓星言,邝露殉国后,琴被清兵所抢得,售于市上。这样一位殉国的传奇烈士赢得了普遍的敬重。惠阳人叶锦衣以百金买下此琴。一日,叶锦衣邀友人泛舟丰湖,出绿绮台以示之。众人目睹前朝遗物,唏嘘不已。诗僧今释、梁佩兰、屈大均都作诗咏之。之后此琴流入东莞可园主人张敬修之手。张之先祖为抗清名将张家玉,故对之极为宝视,在园中特辟“绿绮楼”藏之。张家中落后,绿绮台琴被转售同乡,书法、篆刻家邓尔雅。1944年,邓尔雅筑于香港大埔的“绿绮园”被台风吹毁,书籍文物损伤无数,绿绮台琴却安然无恙。邓尔雅视为奇迹,随即迁居九龙以安顿名琴。

  某日,文史家叶恭绰偶然访得丰湖之会上今释所手书的《绿绮台歌》长卷,赠予邓尔雅。如此巧合,实堪为文坛佳话。

【本文责编:未网教育孙慧贤】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