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家庭教育>光大家风正能量
光大家风正能量:人伦基石家国天下
来源: 人民日报  2015-04-07 09:09:00   责任编辑:施婷  www.k618.cn
内容提要:世界上很少有民族像中华民族那样重视家庭及其文化,这也是炎黄子孙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丰厚滋养。

 

  【图语:家风】 

  引子 

  清明将至。几千年来,中国人在这一“气清景明”的节气中,进行“祭之以礼”的追远活动,为已逝的亲人、祖先庄重地呈递思念与敬意。一系列慎终追远的仪式,让“家”作为个体与历史连结、传统文化认同的精神纽带作用再一次凸显。

  世界上很少有民族像中华民族那样重视家庭及其文化,这也是炎黄子孙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丰厚滋养。在传统社会体系中,以血缘为纽带、以谱序为框架、以家训家规为规范的家族制度承担着社会基石的作用。传统文化认为,国之栋梁出于家之苗圃。一个人只有在良好家风的教育熏陶下,才能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然而,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却在逐渐瓦解着传统的家族制度。家庭结构扁平化造成传统家风资源流失,自由平等等理念让家长权威根基不稳,多元价值观对家庭内部单一价值体系形成冲击……有人说,家风是旧时代的遗留,新时代已无用武之地;也有人说,传统的灌输式说教已无法适应现代人的成长要求;更有刘铁男“教育”儿子“要学会走捷径”,苏荣忏悔“家就是权钱交易所”的“坏家风”不时进入公众视线……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试问当下传承良好家风已经不再重要了吗?我们到底需要弘扬怎样的家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有什么关系?为此,“对话价值观”栏目聚焦家风,策划两期报道:“光大家风正能量”“怎样涵养新家风”,以飨读者。

  价值共识 精神根基 

  优良家风是为人之根本,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社会公共化程度越高,家风家教愈显珍贵

  记者:现代社会,家庭结构、社会环境处在急剧变化中,在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下,家风的重要性屡遭质疑。为什么我们今天要重提家风?

  万俊人: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最大的不同,是公共生活的强势导致家庭私生活的逐渐式微,家教逐渐被社会政治道德教化所替代,家风也慢慢淡出现代社会文化评价视野。但事实上,社会公共化程度越高,家风家教愈显珍贵。现代社会的秩序不单单是宏观制度系统的强化和成熟,更需要公民美德的内在支撑。当代美国伦理学家麦金泰尔对此有过深刻阐述:“对于一个缺少正义美德的人来说,普遍的正义规范约束效果等于零。”就现代社会而言,家教不单是社会教育体系的第一环节,更是现代公民道德教育的德行奠基。一个缺乏基本家教而能成为合格甚至优秀社会公民的现代人是难以想象的,就如同现代教育水平低下却能进入现代化先进行列的国家不可想象一样。

  黄春红:我祖辈生活在农村,在当地是个大家庭,家风的传承通过祭祖、咏训等仪式化的活动固定下来,得到很好的传承。但现在年轻人并不安于农村生活,大多在外闯荡,远离家庭的生活环境,也使得家风家训的传承出现了一些困难。不过,在我看来,优良家风家训仍是为人之根本,在任何时候都不过时。“传家忠和孝、兴家文和德、持家勤和俭、安家让和忍、败家酒和赌”,这是每个黄氏子孙都会背诵的家训,也是先辈们总结下来的精华。也许一些家庭仪式化的活动不再举办,但家风家训的精神内涵仍将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滋养人生,造福社会。

  记者:当前,全社会都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良家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怎样一种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风的构建中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万俊人:家庭是社会文明教养、德行培育和文化传承的第一驿站,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始发地。一个从小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无法理解“爱国”,一个拈轻怕重爱占便宜的人无法做到“敬业”,一个从小听惯父母谎言的人无法践行“诚信”,一个被教育“老人倒了不要扶”的人无法体会“友善”……我们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之一就是重塑家风。倡导良好家风,引导公众在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慎独、慎初、慎微,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张汝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广泛的价值共识和共同的价值追求。但核心价值观不是口号,更不是教条,只有植根于日常生活里,体现在人人躬行中,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这就表达了两层涵义: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涵养良好家风;另一方面,良好的家风可以反哺社会风气,深入挖掘和阐发其中蕴含的讲仁爱、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时代价值,才能促进全社会形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

  文化传承 行为准则 

  家风是家族共同价值理念的表达,家训是维护家风的基本规范体系,家教是从小灌输的行为准则

  记者:现代汉语词典对“家风”的解释是“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事方法”。日益原子化的家庭构成和多元价值冲击让“世代相传”越来越不现实,那么是否严格意义上的家风已然不复存在?

  万俊人:家风往往是一个家庭、家族的文化、价值取向,也是整个家族共同生活理念的表达。这种表达不一定成文,也不一定一成不变,但一定符合某种特质,“日用而不觉”。家风的形成既与家族的历史传承有关,也和主体成员的性格特征有关,其表现形式可能会随家族所处的时代、社会环境而变化。比如说,当下比较普遍的由父母子女两代人构成核心家庭也有自己的家风,并且与其父辈的家风相比,呈现鲜明的时代“个性”。尽管表现形式不尽相同,但其内核,或者说基本的价值取向还是一脉相承的。 

  张汝伦:在传统社会,一个人做了好事,是光耀门楣;而做了坏事,往往归咎于家风不正。父子上阵、夫妻串通、兄弟勾结,接连发生的“家族式腐败”说明,家风对家庭成员的影响是根本性的。家风就是家庭对于其成员思想和行为源远流长的影响,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举足轻重。

  张天一:家风是家庭环境对个人为人处世的烙印,不一定表现为统一的形式。我成长在一个小的核心家庭,童年时期曾先后跟爷爷、父母在一起生活,感受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爷爷的“棍棒教育”让我在挨揍中明白了一些基本规则和道德底线,妈妈的“自由放养”让我体会到自我担当的责任感。这些教育对我成人的影响是终身的,尽管表现形式不一,但作用在同一个人身上也是OK的,甚至让我产生了不拘一格教育后代的想法。

【本文责编:施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