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家庭教育 > 慎把早教机构当"宝宝社交圈"
慎把早教机构当"宝宝社交圈"
来源: 立身国学教育    2024-09-30 10:47:11   责任编辑: 沈碧梅   www.k618.cn
内容提要: 面对高昂的早教费用,一些年轻家长普遍表示,送孩子早教,求知不是主要目的,而是为了帮孩子找到合适的“玩伴” ,提高社交能力。盲目追求高价早教班,容易形成攀比风气...

【图语:宝宝社交圈】

  简单的蜡笔画,一到早教机构就成了“涂鸦班”,一年学费5000元;带孩子学爬行,一年竟然开销上万元……如今,“80后”父母为了孩子不惜一掷千金的不在少数。面对高昂的早教费用,一些年轻家长普遍表示,送孩子早教,求知不是主要目的,而是为了帮孩子找到合适的“玩伴”,提高社交能力。

  父母PK祖父母

  “玩乐圈”VS“纯粹是烧钱”

  据调查,目前社会上的早教机构和早教课程“花头”众多:从亲子旅游到智力开发,从情商培养到绘画技能……与之配套的培训价格也“节节高”,如“运动宝贝爬爬班”,全部由外教授课,48节课收费达9800元;3到6岁的“儿童MBA培训班”,两年学费超过2万元。尽管学费不菲,却仍受到不少“80后”家长的追捧。计女士家住中山公园附近,儿子3岁多了,半年前她为儿子在某早教机构办了一张5000元“年卡”,参加“宝宝故事班”培训。不少早教机构实行小班化教学,招生时甚至需要报名者排队等候。

  对此,一些祖父母辈的人直呼“看不懂”。市民刘先生说,讲故事、学画画等启蒙教育,在家里都能够做得到,“更不用提‘爬爬班’了,孩子到了年龄自然会爬,还用得着送出去学习?”不少人质疑,高价早教培训班在提高孩子能力方面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纯粹是烧钱”。

  案例 网友“常长乐”:90分钟课让孩子自己玩40多分钟

  网友“常长乐”在钱报论坛“新闻报料”里发帖说,上课内容没有花头。我详细记录了收费120元的那堂课主要内容:先让宝宝互相自我介绍,8分钟;教宝宝认识一样物品,10分钟;教宝宝跳操,6分钟;休息10分钟;教宝宝一首儿歌,8分钟;让宝宝自己填一幅画的颜色,8分钟;让宝宝自己玩积木,10分钟,一堂课就结束了。我还带孩子去上过一堂一个半小时的课,内容更简单了:宝宝自我介绍,认识一样物品,然后跳舞,最后拿出玩具让宝宝自己玩了40多分钟,活动还没有结束我就带孩子回家了。

  一些坚持送孩子早教的“80后”父母持有不同意见。家长陆女士认为,学习知识和技能,只是送孩子早教的目的之一,家长其实并未抱太高期望。主要想法是帮孩子找“玩乐圈”,有地方玩、有人一起玩。“这是孩子在家里无法享受到的成长体验”。不少家长表示,早教价格虽然贵,但也有积极面:“这些家庭经济能力较好、对教育比较重视,大家‘门当户对’,也便于孩子以后长期交往。”

  案例 小猪妈妈:学会和不同年龄的孩子们打交道,这很重要

  今天上午带着小猪去上亲亲宝贝的社交课,小猪玩的很开心,我自己通过观察也有很多感触。

  首先我个人认为早教课里面最能锻炼孩子的就是社交课了。之前听一些上过早教的妈妈说,如果孩子太小上这种混龄的早教课,觉得学不到东西浪费钱。中国的家长总是有一种想法,觉得交了钱,孩子一定要学几个字母,学几种游戏,学几首歌,学几个舞等等方面的技能,才算是值得。其实现在独生子女我觉得最缺的是社交能力,在这种混龄的社交大课里面,是最能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了。一方面在快1个小时的时间里,10几个孩子和家长一起听音乐做游戏,这种氛围很好,在家里是做不到的,哪怕宝宝小不能做游戏,妈妈带着宝宝跟着一起玩,对他也是很好的锻炼;另一方面宝宝们可以学会和不同年龄的孩子们打交道,这点在孩子成长中是很重要。例如我家的小猪,在社交课上就经常是爬到其他地方和大的孩子一起玩,或者互相抢玩具这些都是对他们社交的锻炼。

  专家PK 专家

  “早教社交”VS “家长交流圈”

  有的专家认为,当下,绝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四个甚至六个成人围着一人转,孩子缺乏同龄的玩伴,确实是一个现实的社会问题。从婴幼儿到中学生,多数时间都独自“宅”着,与电视、电脑和电子游戏相伴。长此以往,孩子的团队合作、互相帮助等品质培养就会受到影响。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调查显示,社交能力欠缺已成为新一代孩子身上的普遍问题。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80后”家长们的“早教社交”不失为一种应对方法,值得肯定。

    但也有教育专家指出,早教对婴幼儿的社交作用有限。太小的孩子不具备主动交往意识,很多时候在早教中心也是各玩各的。名义上是为孩子找“小伙伴圈子”,最终可能演变成“家长交流圈”。对婴幼儿来说,在早教机构每周活动一两次的有限交往,远不如与同一小区内天天见面的小朋友交往来得密切和长久。况且,不少早教机构培训内容“捣浆糊”,家长花的是冤枉钱。家长多花钱,不代表“多付出”,更不等同于“多关爱”。盲目追求高价早教班,容易形成攀比风气,这对孩子、对家长反而不利。 
【本文责编: 沈碧梅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