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家庭教育 > 唐太宗的“遇物则诲”教子法
唐太宗的“遇物则诲”教子法
来源: 立身国学教育    2024-09-30 10:46:58   责任编辑: 沈碧梅   www.k618.cn
内容提要: 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名的政治家,他不仅治国有方,而且教子也有方。

 【图语:影视剧中的唐太宗】

  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名的政治家,他不仅治国有方,而且教子也有方。特别是当太子承乾由于深居宫中,腐化堕落,被废为庶人,更引起了他对后代教育的重视。

  唐太宗亲自教诲儿子,做到见物指喻,“遇物则诲”,随事寓教。据《贞观政要》记载,他教诲入微,经常用现实生活的感受,以事喻理,进行诱导,促使皇子联想思索,将来做人君时,如何治理天下。

  贞观十八年,有一次唐太宗和太子李治一起吃饭,他指着饭菜问李治,“你知道这饭是怎么来的吗?”李治回答:“不知道。”他说:“这饭是通过农民艰苦劳动得来的。要不误农时,按时耕耘播种,才能打下粮食,有饭吃。”

  太子骑马时,唐太宗就问:“你知道怎样爱护马吗?”太子回答;“不知道。”唐太宗就耐心地对太子说:“马能代人分担劳苦。所以对马要爱护,要时时注意让它休息,不要用尽它的气力。这样才能使马经常替人代劳。”

  太子在树下乘凉时,唐太宗就指着树木说:“锯木头利用绳墨才能锯直,做太子善于听取进谏,才能圣明。”

  在太子乘船时,唐太宗就说:“水可以使船漂浮起来,也可以把船掀翻。老百姓如水,天子有如船。”

  唐太宗作为一位封建皇帝,他教育太子的内容不一定都可取,但他见物指喻、“遇物则诲”的教子方法,这符合家庭教育的特点,也适应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实际上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情境教育法”。这种传统的教育法由于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而在中国得到广泛的应用,是一种可以调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并让孩子感悟做人道理的好方法。 

【本文责编: 沈碧梅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