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语:孔子授业】
在古代,学校教育讲孝敬父母,家长在家里教导孩子要尊敬老师。老师和家长相互配合,学生就很容易受教了。现在的情况是什么呢?学生在学校被老师稍微说得重一点就告诉家长,加油添醋地说一顿,家长不满意就去找校长,校长就去找老师。结果是,孩子在学校犯了错,老师不敢说他,因为已经侵犯人权了,孩子的家人就要去告你,谁还会讨那个没趣!孩子犯了错,老师不敢给他纠正,他怎么能不一错再错呢?
古人那里,不仅仅是父母、老师可以指正孩子的过失,凡是和父母平辈的长辈看到他犯错误,也可以给他指正过来。父母的态度是什么呢?父母会带着礼物去感谢人家:“孩子在外面做错事,幸好你及时纠正,他才没有一错再错。”
现在是什么表现呢?带着孩子出去吃饭,一起吃饭的有孩子的舅舅、姑姑、叔叔等,孩子没有学过《弟子规》,不知道吃饭要“长者先,幼者后”,自己喜欢吃什么,就把这个菜转到自己面前。叔叔看到之后说:“孩子,不可以把桌子乱转,别人都吃不到菜了。”话一出口,孩子的父母一下子脸就拉长,变得很难看。意思是说,我自己的孩子我自己还不会教?用得着你管么?
《大学》上有一句话:“人莫知其子之恶”。一般的人都是因为太喜欢自己的儿女,看不到自己孩子的过恶。别人告诉指正过来,你还非常地不满,谁还愿意讨那个没趣呢?现在的朋友,见面之后就开始互相夸。这个“夸”字,上面一个“大”字,下面是一个“亏”字,就是不当地夸奖,会让他吃大亏。孩子对长辈没有礼貌,已经无礼至极,还说他很活泼,孩子都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对是错了,这不是让他吃大亏了吗?
中国古人对老师非常地尊敬。在古代,皇帝在接见群臣的时候都是面南背北,以君臣之礼来接见。但是他在接见老师的时候就必须降阶,以宾主之礼来接见,一个站在东面,一个站在西面,要像客人一样来对待,不是像臣子一样来对待。男子二十岁要行冠礼,就是行成人礼,成人了就不能再称他的名了,要给他一个字,表示对他的尊重。从此以后,亲朋好友、叔叔伯伯都要称他的字。去做官,皇帝也要称他的字。只有他的父母可以一生称他的名,还有就是老师可以一生称他的名,意思是,到学校来学习就要放下架子。这样,整个社会才兴起了尊师重教的风气。这个就是礼防患于未然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