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家庭教育>儿童性教育要“适时适宜适度”
儿童性教育要“适时适宜适度”
来源: 立身国学教育  2015-12-01 11:02:00   责任编辑:沈碧梅  www.k618.cn
内容提要:瑞典1942年就在义务制学校开展性教育,是世界上第一个推行性教育的国家。“这要具体结合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要经过科学的研究,不能使原本没概念的孩子成了有问题的...

【图语:儿童性教育要“适时适宜适度”】

  瑞典1942年就在义务制学校开展性教育,是世界上第一个推行性教育的国家。刚开始瑞典的性教育也称“避孕教育”,1970年代以后,性教育开始实施新的教育大纲,重点从灌输生育知识,转移到强调性爱关系中的情感和道德层面。

  面对居高不下的少女怀孕率,英国政府宣布,所有中小学自2011年起必须开设性教育必修课,向5岁以上学生讲授性知识。英国用于幼儿和小学生的性教育教材,一些“尺度也较大”。一本名为《我从何而来?》的教材插图上画着一对夫妻裸身拥抱于床上的卡通形象,还用简单直白的成人语言解释性行为。还有一本书名为《性与亲属关系小学读本》,甚至涉及性交体位,这一读本被定为适合5-11岁儿童阅读。此外,一本名为《让我们谈谈“性”》的幼儿读物,甚至还谈到同性恋问题。

  权益、责任和尊重,这3种价值观是荷兰在学校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的社会基准。荷兰的儿童从6岁进小学就开始接受有关性知识方面的教育。对荷兰的小朋友而言,学习性知识就和学习其他学科一样,没有什么特别。

  一部名为《我从哪里来》的香港幼儿性教育图书,在回答“我从哪里来”的问题时,出现性交场面和性器官的图片。出版方香港家庭计划指导会的教育干事陈洁凌表示,该书尺度并不过分,由于香港在儿童性教育方面开展得很早,年轻父母们理解度很高。

  而中国台湾相关部门曾于2007年制作过一系列名为《踢爆色情、情欲自主》的性教育课程教材,其中小学教材“三点全露”,并以Q版漫画介绍男女性器官、性交及宝宝出生过程。该教材的设计者之一高松景曾回应称,性爱、裸露绝对不是毒蛇猛兽,简单可爱的画风不会让人产生不健康的联想,反而能澄清疑惑。

  让孩子平等对待所有身体器官

  ●张玫玫 (《成长的脚步》编写者之一、首都师范大学性健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张玫玫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成长的脚步》里并没有使用“性交”一词,而是用生殖器来描述了其过程,这是为了在年幼的孩子思想没受到“污染”前,形成对身体所有器官平等对待的观念,从而让他们今后成长得更好,对爱更有责任。

  张玫玫解释,《成长的脚步》吸取了国外的教材经验,选择在小学一二年级左右开始给孩子们讲解性知识,考虑到童言无忌,只用具体的语言描述性交过程和意义,如“(精子)都想找到卵子做新娘,形成一个新生命……”

  对于被部分家长斥责为 “黄色”,张玫玫解释道,成人对生殖器官很敏感,而孩子很小的时候思想还没有受到污染,在这时候引入生殖器官,是为了建立他们对身体器官平等认识和对待的观念,“就如同说到手一样自然。 ”有了这样科学化、平常化的态度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面临身体的各种困惑才会主动告诉父母。张玫玫介绍,在《成长的脚步》中,也告诉孩子们性行为是严肃的,应该是要结婚生孩子才能发生,这样有利于从小培养他们对爱的责任。

  所谓“大尺度”,是成人的定义

  ●熊丙奇 (教育专家、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将在北京试点使用的性教育教材《成长的脚步》,被一些人唾了口水。熊丙奇认为,之所以有人觉得课本黄色,原因在于成人自己将教材赋予了色彩,用成人的观点来看待,这主要源于网络上那张《我是怎么来的》章节内的图片,而这未免断章取义。

  “只用一张图片就说整本书都是黄色的内容,这是不对的。 ”熊丙奇说,作为一本性教育教材,它有很多问题和基础知识是必须涵盖的,而用图片和文字的形式给予孩子解释,这是说明问题最好的方法。

  “孩子就是一张白纸,对于自己未知和好奇的事物都会提出疑问。如果此时家长或老师遮遮掩掩,用很神秘的态度隐瞒孩子,反而会加强孩子的好奇,使得孩子自己通过网络等其他渠道寻找答案。 ”而如果家长能够用科学严谨的态度给出回答,孩子自然就会接受,认为性交或者性器官其实是一种很自然的东西。

  在接受性教育的年龄段上,熊丙奇认为,像《成长的脚步》这种教材,应在小学高年级(四五年级)推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更容易接受。鉴于教师在教育中充当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他认为老师必须用非常科学的态度授课,不能让孩子觉得这门课与其他课程有什么不同。

  熊教授还给出一个建议,使用《成长的脚步》的班级,可以和不使用这本教材的班级进行一个对比。在试用一个学期或者一年后,看看两个班级孩子的差异,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孩子对于性的态度是否有转变,以及是好的转变还是坏的转变。

  性教育要坦率也要教爱的责任

  ●方刚(北京林业大学性与性别所所长)

  方刚认为,青少年的性教育应该大胆坦率,“身体器官本来就在那里,回避反而不好,现在的孩子获得性知识的途径也多,学校不讲,从别的地方也能看到类似知识。 ”方刚认为,青少年性教育要强调对感情的责任,“告诉孩子们成年后男女相爱才能发生性行为,小孩子是不可以的。 ”

  儿童性教育要“适时适宜适度”

  ●刘达临(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

  对儿童性教育教材的出炉,刘达临表示,性教育这层窗户纸现在被捅破也不奇怪。 “性教育的这层遮羞纸,捅破比不捅破好。现在是信息社会,你不去捅破,青少年还是会用其他方法去接触性。与其被歪门邪道捅破,不如用教材直接捅破。”刘教授介绍说,中国人长期以来对性一直有所忌讳,这是一种社会阻力。当然,要人们从难以启齿到完全接受性,这需要一个过程,不能操之过急。

  虽然对孩子的性教育应该采取大胆直面的态度,但刘达临同时也认为,这并不意味着要大张旗鼓地去说。他认为儿童性教育要“适时适宜适度”,“性是人生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孩子必须要掌握。但教材的语言要庄重、简练,以最科学的语言和态度去陈述性知识。 ”

  什么年龄段讲点什么值得研究

  ●张同道(纪录片《小人国》导演、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导)

    张同道曾经拍摄了被称为“中国家长必看的电视纪录片”——《小人国》,用镜头记录下不少孩子的成长历程。他认为,传统中国社会对“性”话题讳莫如深,反而造成许多问题,现在用科学方式跟孩子讲清楚是个好事情。“不过,什么年龄段讲点什么值得研究。 ”当孩子有需求的时候,我们应该告诉他们“为什么”,但当孩子没需求的时候,“也不必提前说很多”。 “这要具体结合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要经过科学的研究,不能使原本没概念的孩子成了有问题的孩子。 ” 
【本文责编:沈碧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