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代圣贤 > 【鸿儒】之少年奇才——王弼
【鸿儒】之少年奇才——王弼
来源: 立身国学教育    2024-09-30 11:59:50   责任编辑: 郝菁   www.k618.cn
内容提要: 王弼(226年-249年),字辅嗣,三国时代曹魏山阳郡(今山东济宁、鱼台、金乡一带)人,经学家,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少年有文名,曾为《道德经》与《易经》撰写注解。

 

【图语:少年奇才王弼】

  人物简介

  王弼(226年-249年),字辅嗣,三国时代曹魏山阳郡(今山东济宁、鱼台、金乡一带)人,经学家,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王弼曾任尚书郎。少年有文名,曾为《道德经》与《易经》撰写注解。由于《道德经》的原文逸散已久,王弼的《道德经注》曾是本书的唯一留传,直到1973年中国政府在马王堆发现《道德经》的原文为止。与何晏、夏侯玄等同倡玄学清谈,为人高傲,“颇以所长笑人,故时为士君子所疾”。王弼与钟会、何晏等人为友。正始十年(249年)秋天,以疠疾亡,年仅24岁。


  生平事迹:

  弼幼而察慧,年十馀,好老氏,通辩能言。父业,为书郎。时裴徽为吏部郎,弼未弱冠,往造焉。徽一见而异之,问弼曰:「夫无者诚万物之所资也,然圣人莫肯致言,而老子申之无已者何?」弼曰:「圣人体无,无又不可以训,故不说也。老子是有者也,故恒言无所不足。」寻亦为傅嘏所知。於时何晏为吏部尚书,甚奇弼,叹之曰:「仲尼称後生可畏,若斯人者,可与言天人之际乎!」正始中,黄门侍郎累缺。晏既用贾充、裴秀、朱整,又议用弼。时丁谧与晏争衡,致高邑王黎於曹爽,爽用黎。於是以弼补台郎。初除,觐爽,请间,爽为屏左右,而弼与论道,移时无所他及,爽以此嗤之。时爽专朝政,党与共相进用,弼通亻隽不治名高。寻黎无几时病亡,爽用王沈代黎,弼遂不得在门下,晏为之叹恨。弼在台既浅,事功亦雅非所长,益不留意焉。淮南人刘陶善论纵横,为当进所推。每与弼语,常屈弼。弼天才卓出,当其所得,莫能夺也。性和理,(《艺文类聚》七十四作「性好几理」。)乐游宴,解音律,善投壶。其论道傅会文辞,不如何晏,自然有所拔得,多晏也。颇以所长笑人,故时为士君子所疾。弼与锺会善,会论议以校练为家,然每服弼之高致。何晏以为圣人无喜怒哀乐,其论甚精,锺会等述之。弼与不同,以为圣人茂於人者神明也,同於人者五情也。神明茂故能体冲和以通无;五情同故不能无哀乐以应物,然则圣人之情,应物而无累於物者也。今以其无累,便谓不复应物,失之多矣。弼注《易》,颍川人荀融难弼《大衍义》。弼答其意,白书以戏之曰:「夫明足以寻极幽微,而不能去自然之性。颜子之量,孔父之所预在,然遇之不能无乐,丧之不能无哀。又常狭斯人,以为未能以情从理者也,而今乃知自然之不可革。足下之量,虽已定乎胸怀之内,然而隔逾旬朔,何其相思之多乎?故知尼父之於颜子,可以无大过矣。」弼注《老子》,为之指略,致有理统。注《道略论》、注《易》,往往有高丽言。太原王济好谈,病《老》《庄》,常云:「见弼《易》注,所悟者多。」然弼为人浅而不识物情,初与王黎、荀融善,黎夺其黄门郎,於是恨黎,与融亦不终。正始十年,曹爽废,以公事免。其秋遇疠疾亡,时年二十四,无子绝嗣。弼之卒也,晋景王闻之,嗟叹者累日,其为高识所惜如此。(《魏志·锺会传》注。案:《世说·文学篇》注引《弼别传》,其文小异。)(《全晋文·王弼传》)

 

【本文责编: 郝菁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