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语:墨翟】
原标题:杨朱与墨翟 对了一台 没有输赢的擂
杨朱与墨翟不是同一时代的人,《墨子》一语示涉杨朱,墨翟在世的时候,杨朱恐怕还没出生。杨朱没有著述传世,集中转述杨朱主张的,无过于《列子·杨朱》,它记载了墨子的学生禽滑釐跟杨朱的一番对话。后人将杨朱与墨翟视为对擂的双方,恐怕跟这一番对话有关。
杨朱曾拿伯益与大禹作对比,说伯益不愿拿自身的一根毫毛来施惠于万物,于是他就舍弃王位,隐居耕田;大禹却不为自己的身体考虑,结果累得半身瘫痪。杨朱因此提出他的观点:“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意思是说,古人拔一根毫毛而有利于天下他也不给,而让普天下来奉养他一人他也不要。人人都不为有利于天下而拔一根毫毛,都不刻意去做有利于天下的事,那么这天下也就治理好了。
随后,禽滑釐就来问杨朱:“拔去你身上的一根毫毛来拯救整个世界,你愿不愿拔这根毫毛?”杨朱答道:“世界不是我一根毫毛所能拯救的。”禽滑釐追问:“假如能够拯救,你愿意拔这根毫毛吗?”杨朱就没有再理睬他。后人根据这就把杨朱与墨翟对立起来,最典型的是孟子,他的论断是:“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于是,杨朱就成了“利己”与“自私”的代表。
其实,怎么能置杨朱的后半句“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而不顾呢?他表达的是一种可贵的治世理念:“人人不损一毫”。既不损己,也就不损人;既已利己,也就利人。从这个角度说,它不仅不与“兼爱”对立,而应该是更高境界的“兼爱”。更有意义的是,他强调了“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的现实理由是“世固非一毛之所济”,这就摒弃了一切只讲动机不讲效果的“社会空想”,实在算得上是非常珍贵的思想资源。
禽滑釐见杨朱不理他,就带着疑惑去找杨朱的学生孟孙阳。孟孙阳开导他:“你不理解先生内心想表达的意思,如果损害一下你的肌肤就能获得万金,你愿意吗?”禽滑釐回答:“愿意。”孟孙阳再问:“如果截断你的一条胳膊腿,就能让你得到一个国家,你愿意吗?”禽滑釐沉默了好久,若有所悟。孟孙阳因此总结道:“毫毛积累成肌肤,肌肤积累成肢体,一根毫毛就是肢体的万分之一,怎么就能轻视呢?”这才是杨朱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它无疑带有“生命至上”、“以人为本”的色彩,凭这也要承认,杨朱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据的是一个思想高峰。
禽滑釐最后说:“我没有话可以回答你。但若拿你的观点去问老聃、关尹(道教祖师),那么,你的观点是对的;拿我的观点去问大禹、墨翟,那么,我的观点是对的。”
墨翟的学生和杨朱的学生握手言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