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语: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东汉时山东省琅琊郡人; 父诸葛珪, 字子贡,曾作泰山郡丞,生子三人, 兄为诸葛瑾, 次为诸葛亮, 弟为诸葛均。
父亲诸葛珪与母亲章氏相继逝世, 兄弟三人被叔父诸葛玄抚养,当时叔父 担任袁绍所署的豫章太守,未久, 朝廷改换朱皓为豫章太守,诸葛玄只得携带全家大小,投靠旧友刘表,并生下幼子--诸葛诞, 当时诸葛亮年仅八岁。
吴主孙策在城楼饮宴,刚好于吉道长经过,城中男女个个焚香伏道迎接,孙策怒叱狂夫,令兵士将于吉烧死,一时大雨如注,雷电交加,于吉仰卧大喝,顿然云收雨停,众将纷纷下跪罗拜,孙策更加愤怒,令武士持剑斩杀,一道青气投向东北,孙策自此晓夜不宁,形容樵瘦,取镜自观,见于吉立于镜中,大怒拍碎镜子,旧疾箭疮一时发作,昏绝倒地,醒来,取下印绶,交给弟弟孙权, 随即而亡, 享年26岁。
孙权既掌大事,周瑜推荐临淮的鲁肃,鲁肃胸藏幍略,事母至孝,就居曲阿,家庭富裕,大散财栗济贫,受聘到了东吴, 并引荐好友诸葛瑾。
诸葛瑾自叔父逝世后,送婶母及堂弟诸葛诞回山东琅琊,并将家事託以二弟诸葛亮,然后进入东吴为官,受到孙权以上宾礼遇。
襄阳司马微见诸葛亮是个伏龙人才,引荐其向汝南灵山鄷公玖拜师学艺,居碁年不教, 诸葛亮仍奉事虔谨,鄷公玖才拿出三才祕籙、兵法阵图、孤虚旺相诸书,详加传授; 又引诸葛亮到武当天柱山紫霄峰,向北极教主学法术, 得琅书金简、玉册灵符等六甲祕文。
诸葛亮学得仙术, 下山定居南阳,晴耕雨读,刻苦学习、研究历朝的政治、经济状况和各种学派的政治主张,尔后协助刘备火烧博望和赤壁,建立西蜀霸业,又七擒孟获,六出祁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我国古代最为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死后被封为武侯。
因诸葛亮曾在南阳结庐躬耕,到了晋代,南阳人就在卧龙岗上建祠修院,进行纪念。以后历经兵火,屡建屡毁,直到清康熙年间才又按照原貌再次重建。近年来,经过有关部门的积极修葺,南阳武侯祠已焕然一新,成为一处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
“千古人龙”金字匾额的山门是武侯祠的起点建筑。拾级而上,穿过镌刻有“汉昭烈皇帝三顾处”石碑坊和仙人桥,迎面就是祠院的主体建筑--大拜殿。殿内塑有诸葛孔明像,纶巾羽扇,神态飘逸,俨然如生。两侧是其子诸葛瞻、其孙诸葛尚的塑像。大殿外的卷棚内匾额、对联琳琅满目,两壁间还镶嵌有历代文人名士的笔迹石刻,真、草、篆、隶,各具特色。过了大殿,就是蓬鬆如伞、古朴美观的诸葛草庐,这就是诸葛亮当年隐居攻读的地方。草庐之外还有古柏亭、梁父岩、野云庵、甯远楼、伴月台、三顾堂、小虹桥、老龙洞、抱膝石等景点,被称为“卧龙十景”。这里处处清幽,景景称绝。尤其是三顾堂和关张殿中温文尔雅的诸葛亮、谦逊恭敬的刘玄德、急不可耐的张飞和神态安祥的关羽塑像,维妙维肖,各具其妙。为了供游人更好地瞭解诸葛亮的生平事蹟和伟大抱负,甯远楼里还用简明的文字记述了魏蜀吴三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情况。
武侯祠的廊壁间镶嵌的三百馀通碑刻,殿堂上数不清的匾额楹联,碑刻刀法细腻,很多在书法上有相当深的造诣。像岳少保书写的诸葛亮《出师表》碑刻、“还我河山”碑刻和郑板桥的“难得糊涂”碑刻,笔体苍劲,洒脱俊逸,历来受到国内外书法爱好者的推崇。武侯祠内的匾额很多,或悬于簷下,或挂于屋梁,颇受游客青徕。能工巧匠将名人的书法镌刻在木匾上,凸凹相间,刀笔豪放,入木三分,气势非凡。武侯祠的碑、联、匾集文学、书法、绘画于一体,是一珍贵的艺术宝库,对游客也有较强的吸引力。
武侯祠既是南阳一处重要的旅游景点,也是三国旅游线上的一处旅游热点,掩映于万木峥嵘、苍松翠柏中的南阳武侯祠,是纪念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当年曾经结庐居住、荷锄躬耕的地方。全国目前尚保存九处武侯祠,南阳武侯祠仅次于成都的武侯祠而位居第二,位于南阳市区的卧龙岗上。
诸葛武侯传记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氏。亮少年有超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魁伟躬耕于龙亩,不求闻达,时人莫测也。帷颍川徐元直,与亮友善。
刘备屯于新野,徐谓备曰,诸葛孔明卧龙也。备遂诣亮,凡三顾乃见亮于隆中,谘亮以当事之事,答覆甚详,备知亮非常人也。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以亮为军师,后拜亮为相,秉扶汉室,继绝兴微,志在靖乱,爰整旅师,无步不征,神武赫然,威振八方,建殊勳于季汉之军政,当相国后,挥职善积,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佈公道,尽忠于时者,虽仇必赏。 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悔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城之内,威畏而爱之。其行政虽严而无怨者,用心公平而勤戒谨明也。
故此堪称识治之良才,经纶满腹,智略非凡,百战而无不克,其志在匡扶汉室,岂容三分鼎立,献精诚而表出师,以鞠躬尽瘁,忠贞至。亘古称为天下第一军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