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语:南师怀瑾先生】
【王国平专栏】南怀瑾的最后100天|心随帆度蜀山青
心随帆度蜀山青
1
一天午饭时,居然在桌子上遇见了一位四川老乡——来自德阳的高红梅,她带着妹妹和女儿一起来看南老师,因为我在校址位于德阳的原四川省机械工业学校曾经读过几年书,故而倍感亲切,谈及德阳的风土人情和历史变迁,乡音悦耳,很是欢喜。
晚饭时,南师很高兴,说:“高红梅来啦!有什么好东西带来没有啊?”
高红梅说:“七卷本的《刘止唐文集》终于出版了,这是南老师一直关心的事,我这次带了30套过来。”
南师说:“好啊,这是好书,刘止唐是四川清代一个了不得的人物,他的书你不要到处乱送,要送给真心喜欢的人。我这里也用不了那么多书。这样吧,去年都江堰准备建“青城书院”,还请我题了院名,我看把这些书由国平转送给他们吧!”
两周后,我将这批书带回了都江堰,代表南师分别赠予了都江堰市图书馆、文化馆与南师题写院名的青城书院。
说起四川双流人刘止唐(公元1768—1855年),南师相当推崇,在南师出版的第一本著作《禅海蠡测》里就曾有记述。刘止唐名沅,一字纳如,号清阳居士,四川双流人。清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家,其事迹列入《清史儒林传》,被尊称为“川西夫子”,一生著作宏富,总其名《槐轩全书》,收入《续编四库全书》。2006年教育部高教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和巴蜀出版社整理出版。他以儒为宗,融道入儒,会通禅佛,全新阐释传统的儒家经典,力求恢复先秦儒学元典精神,还原“圣学”,注释诸经,旁征博引,考辩学术,揭示人生真谛,自成一家,最终形成了一个影响长江南北的“槐轩学派”,创建“刘门道”,是历史上少有的被人奉为教主的学问大家。
南师又问:“刘止唐医术的传人周老先生还好吗?”
高红梅答:“周大爷还好,我前段时间还去乡下看过他,他时常念起您,让我代他向您问好。”
原来南师口中的周大爷叫周元邠,生于1915年,现居绵竹,早年曾随刘止唐传人学医,医术精湛,因武汉大学的余思非而与南师结缘,两位高龄老人虽从未谋面,但惺惺相惜,神交已久。
随后,南师鼓励我说:“国平文笔很好,极有才华,是名记者,名作家,又是你老乡,他最近写了袁老师灵塔修建的文章,现在一起来读一读,怎么样啊?”于是,由崔德众兄朗读该文。
这篇文章记载的深情厚谊是南师一生尊师重道的生动写照。
2
七十年来春梦尘,四恩未报客心惊。
云山家国愁千节,未转金轮愧此身。
这是南师题写的《忏摩》一诗,时在1987年,南师已离乡38年,旅居美京两载有余。
南师虽身在异邦,却心系故国。此时,流淌笔尖,涌上心头的皆是江浙故土、中原山水、蜀中师友……尤其对于四川和成都更是难以忘情,从南先生《读客示嘉陵山水图》一诗的字里行间,可窥见一斑:
峨眉峰顶一轮明 照到人间未了情
回首嘉陵江畔路 心随帆渡蜀山青
南师离开大陆赴台前,有长达十年的时光是在四川度过的。心为之系者,莫非青城山色、峨眉秋月、灵岩红叶、锦江碧涛、鹤鸣松声、蓉城花开,梦魂为之萦绕者,皆是屯垦戍边的凉山旧事、中央军校的战友深情、自流井畔的忘年之交、华西坝子的翰墨书香、伴行蜀山的芒鞋竹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