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品读经典>中兴诗话—《兰亭集序》
中兴诗话92—王羲之《兰亭集序》
来源: 立身国学教育  2014-09-27 10:20:00   责任编辑:郝菁  www.k618.cn
内容提要: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闽东群众的这句话,说出了一个很深刻的道理:闽东经济发展的潜力在于山,兴旺在于林。

  《中兴诗话—习近平讲话引用中华古语名句完全读本》92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典出】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

  【文稿摘要】“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在闽东这样一个贫困地区,山林资源是一个重要的优势。“什么时候闽东的山都绿了,什么时候闽东就富裕了。”闽东群众的这句话,说出了一个很深刻的道理:闽东经济发展的潜力在于山,兴旺在于林。怎样正确认识这个发展战略问题呢?我认为,从一般的意义上理解,林业有很高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比如森林能够美化环境,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实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等。从特殊的意义上理解,发展林业是闽东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林业是闽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是地方农业、工业和乡镇企业发展的重要依托,是出口创汇的重要基础。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这样说并不过分。

  【刊文背景】(1989年1月,《 闽东的振兴在于“林”——试谈闽东经济发展的一个战略问题》)


  【典出原文】《兰亭集序》

  (说明:《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不知老之将至 一作:曾不知老之将至)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典出作者】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祖籍琅琊(今属山东临沂),后迁无锡,晚年隐居剡县金庭(今属浙江)。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本文责编:郝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