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品读经典>中兴诗话191—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第十九》
中兴诗话191—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第十九》
来源: 立身国学教育  2014-10-08 14:08:00   责任编辑:郝菁  www.k618.cn
内容提要:俗话讲,做官先做人,做人先立德.444),字季伯,汉族,原籍南朝宋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学家,世居京口,南朝宋宗室,南朝宋文学家。

  《中兴诗话—习近平讲话引用中华古语名句完全读本》191

 

  【百行以德为首】

  【典出】南北朝·刘义庆等人《世说新语·贤媛第十九》

  【文稿摘要】《做人与做官》

  俗话讲,做官先做人,做人先立德;德乃官之本,为官先修德。还有,“百行以德为首”,“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等等,这些讲的都是做人与做官、修身与立德的道理。古往今来,为官者“不患无位而患德之不修”,“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些帝国的崩溃、王朝的覆灭、执政党的下台,无不与其当政者不立德、不修德、不践德有关,无不与其当权者作风不正、腐败盛行、丧失人心有关。

  领导干部也是一个普通的人,也是一个普通的百姓,要会做人,做好人,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珍惜自己的人格魅力,洁身自好,做一个有高尚品德的人。

  领导干部又不是一个普通的人,其一言一行对社会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时刻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谦诚态度,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在实践中把做人与做官统一起来,把学习与改造统一起来,吧“立言”与“立行”统一起来,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把做人的过程看做是完善自我人格、夯实从政基石的过程,把做官的过程看做是提升政德境界、践行为民宗旨的过程,就像毛主席当年号召共产党员的那样,把自己培养成“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刊文背景】2003年2月25日,浙江日报头版多了一个特色栏目——《之江新语》专栏,署名“哲欣”,而“哲欣”就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所用的笔名,取“浙江创新”之意。本文刊登于2007年2月7日,标题为做人与做官》。


  【典出原文】《世说新语·贤媛第十九》(节选)

  1.陈婴者,东阳人。少修德行,著称乡党。秦末大乱,东阳人欲奉婴为主,母曰:“不可。自我为汝家妇,少见贫贱,一旦富贵,不祥。不如以兵属人,事成,少受其利;不成,祸有所归 。”

  2.汉元帝宫人既多,乃令画工图之,欲有呼者,辄披图召之。其中常者,皆行货赂。王明君姿容甚丽,志不苟求,工遂毁为其状。后匈奴来和,求美女于汉帝,帝以明君充行。既召,见而惜之,但名字已去,不欲中改,于是遂行。

  3.汉成帝幸赵飞燕,飞燕谗班婕妤祝诅,于是考问。辞曰:“妾闻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修善尚不蒙福,为邪欲以何望?若鬼神有知,不受邪佞之诉;若其无知,诉之何益?故不为也。”

  4.魏武帝崩,文帝悉取武帝宫人自侍。及帝病困,卞后出看疾。太后入户,见直侍并是昔日所爱幸者。太后问:“何时来邪?”云 :“正伏魄时过。”因不复前而叹曰 :“狗鼠不食汝余,死故应尔 !”至山陵,亦竟不临。

  5.赵母嫁女,女临去,敕之曰 :“慎勿为好 !”女曰 :“不为好,可为恶邪?”母曰 :“好尚不可为,其况恶乎 !”

  6.许允妇是阮卫尉女,德如妹,奇丑。交礼竟,允无复入理,家人深以为忧。会允有客至,妇令婢视之,还答曰:“是桓郎 。”桓郎者,桓范也。妇云 :“无忧,桓必劝入 。”桓果语许云 :“阮家既嫁丑女与卿,故当有意,卿宜查之。”许便回入内,既见妇,即欲出。妇料其此出无复入理,便捉裾停之。许因谓曰 :“妇有四德,卿有其几?”妇曰 :“新妇所乏唯容。然士有百行,君有几?”许云 :“皆备 。”妇曰:“夫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允有惭色,遂相敬重。

  7.许允为吏部郎,多用其乡里,魏明帝遣虎贲收之。其妇 出戒允曰:“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 。”既至,帝核问之, 允对曰 :“‘举尔所知’,臣之乡人,臣所知也。陛下检校,为 称职与不?如不称职,臣受其罪 。”既检校,皆官得人,于 是乃释。允衣服败坏,诏赐新衣。初允被收,举家号哭。阮新妇自若,云:“勿忧,寻还 。”作粟粥待。倾之,允至。

  8.许允为晋景王所诛,门生走入告其妇。妇正在机中,神色不变,曰:“早知尔耳 !”门人欲藏其儿,妇 :“无豫诸儿事 。”后徙居墓所,景王遣锺会看之,若才流及父,当收。儿以咨母,母曰:“汝等虽佳,才具不多,率胸怀与语,便无所忧;不须极哀,会止便止;又可少问朝事 。”儿从之。会反,以状对,卒免。


  【典出作者】

    刘义庆(公元403—公元444),字季伯,汉族,原籍南朝宋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学家,世居京口,南朝宋宗室,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著有《幽明录》、《宣验记》等,皆已散佚,现只存《世说新语》一书。梁代刘孝标为《世说新语》作注,引书四百多种,与《世说新语》并行。

 

【本文责编:郝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