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品读经典>《庄子》中蕴含的生态思想
《庄子》中蕴含的生态思想
来源: 立身国学教育  2015-09-15 15:02:00   责任编辑:沈碧梅  www.k618.cn
内容提要:庄子作为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自然生态环境有着独特的思考,他的生态伦理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熠熠生辉。

 

 【图语:逍遥游】

  庄子作为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自然生态环境有着独特的思考,他的生态伦理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熠熠生辉。

  “物我为一”的天人关系

  庄子继承了老子“天人合一”的思想,提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将人和天看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认为万物与我并生于道,最终又统一于道。“天地固有常矣,日月固有明矣,星辰固有列矣,禽兽固有群矣,树木固有立矣。”在(《庄子集解·天道》)中,庄子认为,自然界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而人不过是大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大自然本是一体:“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说:“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庄子·齐物论》),“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庄子·达生》),他认为天地间所有生灵是相互平等、无所区别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因此人类与万物不仅要“合而为一”,还要共存共荣,和谐相处。庄子主张自然界万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的:“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逍遥游》)野马,喻天地之间升腾流动的阳气;尘埃,喻至微至小之物。即使是一粒尘埃,看起来与天地之气毫不相干,事实上却是息息相通,每时每刻都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着。

  “至人无为,

  大圣不作”的生态观

  人类来自天地之间,本身就具备着自然性,因此人类应当保持内心深处的自然天性,用一种无功利的审美态度去欣赏大自然。庄子指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知北游》)天地万物都是无言的,但这种无言之中又包含着大智慧,所以人类面对自然的时候不应当对自然有所求,而是默默观赏,在静穆之中体会着自然的真谛。在欣赏之时,大自然的美会荡涤人类的“蓬心”,提升着人类的精神境界,“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庄子·知北游》)

  庄子认为,因为人类有“机心”,即功利之心,所以对自然有需求,这种需求表现为物质上的掠夺和开采,向自然无休止地索取。在庄子眼里,这些需求本身就是对自然的亵渎,破坏了自然的纯洁性质。庄子呼吁人类忘掉一切功利性的想法,回归到自然的本性之中,以平和之心对待自然,做到“知足知止”。

  “夫明白於天地之德者,此之谓大本大宗,与天和者也;所以均调天下,与人和者也。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天道》)“大本大宗”即最根本最主要的事情,也就是说人类要了解自然规律,掌握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这样才能做到“天和”,而“天和”是“人和”的前提。在此,庄子进一步发挥了道家“无为”的理论,诠释了他“大圣不作”的生态观。 

【本文责编:沈碧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