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语:《春夜宴桃李园图》,清代画家黄慎所画】
由商务印书馆举办的中华经典教育研讨会,在天河举行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为什么这样说呢?众所周知天河是广州市第一大经济区,天河具有全国最大的中央商务区,天河拥有全国最前沿的“智慧城”,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天河还是经典教育的重镇。作为东道主,我首先要对屈哨兵局长的信任、厚爱、期待表示衷心的感谢!其次,对牺牲节假日来支持、参与经典教育的校长、骨干教师以及远道而来的朋友,表示深深的敬意!刚才,广州市教育局最高掌门人(教育局局长)屈哨兵教授讲了三点,我也讲三个观点:
第一,经典教育是重建文化信仰的需要。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多次的自我否定:第一次是洋务运动——经历了数千年的闭关锁国,被外国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过门,开始第一次怀疑自己的文化,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无限崇拜;第二次是五四运动——原本是一场思想启蒙的新文化运动,后来因为袁世凯签订了丧权辱国的“21条”而演变成了一场爱国主义运动,这场没有完成的思想启蒙运动的直接结果就是彻底底打到了孔家店、全面的否定了传统文化;第三次是文化大革命——因为怀疑引起,怀疑一切,学习西方就是崇洋媚外,学习传统就是复古主义;第四次是改革开放——适逢世界新技术革命,我们封闭了三十年,人家突飞猛进了三十年,突然打开国门,再一次怀疑和否定了自己的文化,开始新一轮的崇洋媚外。但是,我要问自己,问大家,问国人:经历了100多年的向国外学习所谓先进的文化,我们不讨论国外西方文化是否先进,历史和经验证明,西方的先进文化我们没有学到。我们学到了什么呢?比如,作为西方先进文化的代表,美国人的热情、美国人的直率、美国人的民主、美国人的创新精神等等,我们都没有学到,我们学到的只是暴力恐怖;再比如说,学习西方文化先行一步的日本,我们没有学会日本的企业管理,没有学会日本的企业精神,我们甚至没有学到樱花精神,甚至没有学到武士道精神,我们学到的是卡通片、卡通画,作为教育工作者,看到孩子们私底下疯狂迷恋日本的卡通和漫画,能作何感想呢?我们学会了英国人的绅士吗?我们学会了德国人的严谨吗?我们学会了法国人的浪漫吗?我们学会了瑞士人的精确吗?事实是好的东西,我们几乎什么都没有学会;糟粕的东西我们几乎什么都学会了。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我们首先忘了自己是谁?我们丢掉了能够使我们中华文化绵延数千年不断的精华和精髓,我们迷失了自我,我们迷失了价值,所以我们无法学到别人先进的东西。存在就是合理,5000年绵延不绝,这种文化如此强的生命力,我们为什么要抛弃呢?为什么要如此作贱自己的文化呢?为什么要如此糟践自己的文化呢?其实,我们的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其实是世界上一种有生命力、创新力的文化?否则,为什么在儒家文化占主导地位的数千年历史中,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一直占全世界的50%左右啊!落后不是儒家的过错,那是封建帝王的罪过啊!孔子教导自己的学生:“攻乎异端,斯害也已。”什么意思,他说:“攻击不同学派,其祸害太深了啊。”孔子是排外的吗?儒家是封闭的吗?我可以非常负责任的告诉大家,原生态的儒家思想体系产生于人类文化原点时期,他的思想是精深的、博大的、开放的、永恒的!
第二,经典教育是重塑文化灵魂的需要。我国著名的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大师生前提出一个疑问:“中国教育为什么培养不出大师?”我在前天、昨天的演讲中,曾经给过两个不同的答案,今天我给出第三个答案:“那是因为我们的教育缺少人文关怀,也就是缺少对人的灵魂关怀。”我访问过100多所西方中小学,我发现西方教育十分重视宗教关怀,学生经过宗教的洗礼,学会了关怀,学会了博爱,学会了宽容。在座诸位,想想我们的宗教如何关怀人的?道教是本土宗教,原本是极富中国哲学精神的一种宗教,自创立以来,也曾经给无数绝望的人以生的希望,但是现在基本上异化为一种算命、算卦的工具?从印度西传而来的佛教,曾经抚慰了多少中国人的心灵?但是如今的佛教已经异化为国人追求财富、追求官位、追求美女的工具?君不见,从佛教圣堂里进出的人,都是想用1块钱去换无限多的财富,用5块钱去换一个更高的官位,用100块钱去换一个自己心仪的美女?陕西法门寺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的舍利子,乃无限神圣之地啊!在最高一层的殿堂里面明明白白写着:你捐款10万得何种福报、100万得何种福报、1000万得何种福报?我不知道陕西省佛教协会在干什么?我引用佛祖或佛的话:“他们那,罪过罪过!”这样被异化的宗教,能关怀我们的学生吗?西方的宗教给我们的学生除了圣诞的疯狂以外,还有别的吗?我们用什么去养护孩子的灵魂?
我们依靠传统文化,依靠儒家经典。儒家文化的灵魂就是中华民族的灵魂;重构中国文化灵魂,必须依靠依托依赖经典教育。经典教育可以够传承自强不息(《周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周易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下为公(《礼记礼运篇》: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尚中贵和(《论语先进》:过犹不及了。《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博爱泛众(《论语学而》:泛爱众而亲仁;《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勤劳简朴(《尚书》: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的民族精神。
可以传承忠、孝、仁、信、礼、义、廉、耻这些优秀的伦理精神。这是落后文化吗,以 “忠”为例,我们看看“忠”在中国历史中的作用:我曾经认真思考和研究,二战时期为什么号称世界第一的法国陆军在一个月之内被德国人打败了,法国投降了;但是中国人却坚持了长达14年的浴血奋战,不仅没有投降,而且越战越勇。在人类战争史上,也只有中国军队可以整连、整营、整团、整师、整军的牺牲而不投降;这种无限忠于祖国的民族精神,挽救中华民族于危难之时。
可以传承“天人合一”的生态文明——孔子是最早的环保主义大家,《论语颜渊》有言:“钓而不网,弋不射宿。”面对鱼塘,采取钓鱼手法,获取生活需要的鱼类,而不选择网;不射杀归巢的鸟。这可是孔子的原话啊!古人保护自然,从认识到行为,都远比现在的水平高。从这里,大家不难看出,我们儒家文化不是落后文化,而是先进文化,不是古董文化,而是古典文化,是经典文化,是永恒文化。
第三,经典教育是重构文化场域的需要。教育本质是文化,以文化人就是教育;课堂之外的世俗文化及其场域对于人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老师的说教。那么,我们看看我们的世俗文化场域现在处于什么状态:
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特征:其一是表层性。大众文化存在着追求感官刺激的价值取向,追求身体的享受,追求身体的舒适。表现在经济形态中,就是中国拥有了世界最大最发达的洗头业、洗脚业、洗澡业,无论是规模还是服务质量,中国的洗头业、洗脚业、洗澡业都是世界超一流的。表现在审美价值取向中,就是一些没有主体、没有思想、没有正义、没有价值的色情、暴力的影片如《色·戒》等广泛受到追捧。其二是颓废性。应当说,“超女现象”在大众文化中产生是正常的,从一个侧面标志着市民文化的觉醒,但是“超女现象”的泛滥,则意味着人们核心价值观的丧失,文化走向颓废。人们对“木子美现象”和对“芙蓉姐姐”的认同和热捧,是大众文化颓废性的表现。影视文化中具有浓厚封建色彩的帝王思想、腐朽生活方式的大行其道,也是大众文化颓废性的表现形式。其三是经济性。经济性是指对金钱的渴望成为大众文化的价值取向。在社会各阶层对金钱的渴望和追求,可以冲破法律底线,可以冲破伦理底线,可以冲破一切惯性与约束。在金钱面前,信用可以不要,名誉可以不要,夫妻可以成仇,父子可以反目,朋友可以出卖。这种金钱至上的文化价值观扭曲了大众文化,不利于大众文化的健康发展。其四是本位性。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沉淀下来的“官本位”的社会价值取向,至今仍然在大众文化中处于重要地位,与金钱至上的价值观一起影响着大众文化。“官本位”的社会价值取向,表现在全民热衷于当官;全体官员热衷于政绩,热衷于晋升。谁还愿意去做学问,谁还愿意去搞科研,谁还愿意去从事艰苦的事业。“拜官主义”和“拜金主义”的价值观一样,是中国大众文化的两个毒瘤。——这是一种价值迷失的文化场域,这是一种价值无序的文化场域。
儒家文化,源远流长,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和进步,产生过无比巨大的深远影响。儒家文化体系之博大,内容之丰富,义理之宏深,世所罕见。儒家思想道德意境之崇高,伦理精神之纯厚,利他思想之彻底,浩然正气之崇实,惊天地,泣鬼神,光彩四射,与日同辉。儒家文化养护着中国人的心灵,规范着中国人的举止,协调着中国人的关系,约束着从政者的行为,在中国历史上无论是对个人的生存和发展,还是对民族的生存和发展,都起着主导作用。直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儒家德教所传承的文化精神等,仍旧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的源泉。
优化文化场域的当务之急,是要建立、巩固、强化传统文化的主流地位、主体地位、主导地位!让传统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沁入血液,融入基因,成为中国人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源泉!
我们迷失了对传统文化的信仰,我们缺失了大众文化的灵魂,我们迷失了大众文化的方向,请问我们那什么去养护中国人的心灵!尤其是拿什么去养护学生的灵魂?不关注灵魂的教育如何能够培养大师?甚至培养健康的人都不可能!以我之见,我们只有通过广泛推广经典教育,重新建立对自己文化的自信,重新塑造中华文化的灵魂,重新优化大众文化场域,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养护国人的灵魂!
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校长、老师、来宾、新闻界的朋友们,伟大哲学家、思想家张载有句名言,讲出了儒者的使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哲人自勉,也是对儒者的期望,什么意思呢?儒者的使命要为社会建构核心价值观,要为人民建立精神支柱,要为即将中断的绝世之学续接生命,要为万事建立和平的世界!这也是我们每个支持、参与、从事经典教育者的责任!儒教的四大书院: 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善化的岳麓书院、河南省登封嵩阳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等,都偏居一隅,但是只要大师往哪里一坐,那里从此就有文化!我们每个从事学校管理和语文教学的老师,现有的资源、现有的条件、现有的知识储备,都是古人无法企及的。只要我们有孔子当年从事教育的那份执着,有大师们那种信仰,有大师们的态度,你坐下的地方就会有文化。
地藏菩萨说:“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我们今天到会的每个教师都应当说:“我不搞经典教育,谁搞经典教育?”让切实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切实担当起重建文化信仰、重塑文化灵魂、重构文化场域的历史责任,我们真心、全心投入经典教育,做一番“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伟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