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东师大三附中,一位班主任因为没去教室参加早自习,而被罚做一天值日生。受罚的原因是班规规定:老师学生上课都不应迟到或者不到,包括早自习。昨日,晨报记者从华东师大三附中获悉,该校班规不再是由老师制定,而是由师生共同商议决定;遵守班规的人不只是学生,老师犯错了也要受到同样的惩罚。
湖南台最近热播的综艺节目《一年级》在社会上引发了人们对孩子各方面教育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在当今的社会形态中,教育的角色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可正是由于其特殊的地位以及较高的被关注程度,使教育中的问题暴露的越加明显。基于此,从老师到家长,从大众到专家,社会各界人士都在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或许你不相信,但真的就有老师为了早自习迟到而受到了班规的惩罚;或许你会质疑,但这位老师真的是心甘情愿、主动自觉的与学生融为一体。笔者认为,华东师大三附中的这位班主任的做法不失为探索破解教育中的某些弊病过程中的一个有益尝试。
师生共同制定班规,激发学生的自觉尊规意识。上过学的人都知道,很多时候校规班训虽然给学生树立了很好的行为规范,但是由于其过于教条和板滞,常常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和厌恶心理,因此,在执行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阻力。而在华东师大三附中学生参与到班规制定中来,所形成的纪律是班级所有成员的共同意识的汇聚,从而强化了学生心中的荣耀感和责任感,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维护自己定下的规矩。此外,这些班规中有很多“个性化”的条例,如“及时向对方同学道歉并唱《朋友》、每天背诵《颜渊问仁》一章等内容”等惩罚措施,可爱又温馨,原则中充满“柔情”,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心理特点,自然容易被学生接受。
师生共同遵守班规,彰显公平、公正的教育底色。师生适用于同一班规,这是华东师大三附中新班规政策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创新举措。教师和学生虽然扮演着“教”和“学”两个不同的角色,但是他们同为教育过程中的平等主体,理应得到同等的地位和尊重,因此他们同样的适用班规,还原了公平、公正的教育底色。另外,学生还处于一个身体和心理都在成长的阶段,很多时候他们的价值取向是遵循他们身边的人,尤其是家长和老师。新闻中的班主任韩丽琴以身作则,缺席早自习后主动去接受班规中的惩罚,这就给学生一个很好的榜样以及强大的心理暗示,因此,班主任的以身作则的实际行动比强制要求更有效果和力度。
国家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师生,任何能够解决教育过程中的问题以及有利于营造新型教育环境的措施都应该值得点赞和推崇。所以,迟到的班主任也要为班规所罚,这个真的可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