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语:肥西梁岗学校教师刘义桂25载守护农村娃】
她,是一位心灵工作者,乡村从教25年,执业、敬业,竭尽所能地帮助学生。她,更是一位生命斗士,罹患癌症,却难舍讲台,边化疗边上课,将乐观心态传递下去。她,就是刘义桂,全国模范教师,肥西县梁岗学校的一名普通教师,一个让生命为之动容的坚强师者。
初中立志奉献教育
个子不高,脸色蜡黄,但是脸上时时刻刻挂着微笑。这,就是刘义桂给记者最深的印象。
出生于1970年,1989年6月毕业于肥西师范学校之后,刘义桂就走上了人民教师的岗位,与孩子们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一干,就是20多年。
2010年,梁岗学校初中部开办,她又来到了这里。从教25年来,变化的是学生,是她对教育的认识,不变的是她对学生的爱,还有对教育事业一如既往的忠诚。
“初中时,受班主任窦以平老师的影响,那时候就立志将来要当一名奉献教育、爱护学生的好老师。”谈及这些年,刘义桂说道。
事实,确是如此。这25年来,每当学生们有了困难,她总是想方设法帮他们解决,要是思想上有了“疙瘩”,也总是推心置腹,帮忙解开。
在山区学校,贫困的学生还是常有的,潘礼红就是一名家庭经济特困学生。
2013年开学不久,刘义桂就发现潘礼红每天只吃一顿饭,还偷偷地在学校捡拾废品卖。后来,调查走访得知,潘礼红的母亲患有精神病,在她幼年时期母亲就不幸走失,父亲患有腿疾,家庭无经济来源,全靠社会救济度日。
于是,刘义桂就悄悄地自掏腰包,替她交了伙食费,让她在食堂吃包伙。还号召全班同学成立了“班级助学基金”,将班级在各种竞赛中获得的奖金放入其中,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刚开始,潘礼红的成绩不是很好,也不愿意跟同学交流。现在,开朗了很多,不仅成绩排在全校前列,还被全班的同学推举为课代表。”看着这点滴变化,刘义桂很是欣慰。
渐渐地,那些家庭有困难的学生在经济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好转,他们的脸上也渐渐地有了笑容。
坚强与病魔抗争
热爱生活,感恩生活,并将这种自信、乐观的心态传递给每个学生。这样的老师,真美!
如果不是提前告知,还有在那空调室内仍旧紧紧裹着的毛线帽,真的很难想象,刘义桂跟死亡病魔经历了一场怎样的残酷斗争,又是怎样把坚强教给了孩子们。
2012年5月下旬,刘义桂因多年积劳成疾,被多家医院确诊为乳腺癌。“其实,早在之前,就感觉不舒服,但没有在意。后来,辗转几家医院之后,才接受了这个事实。”
确诊之后,手术立刻被安排在几天之后的5月17日。“那个时候带的是毕业班,走的时候只是匆匆跟孩子们说了声去医院检查。”回忆起当时的一幕,刘义桂的眼泪忍不住打转。
她说:“我怎么想,都觉得,作为老师,应该跟我爱的孩子们告个别。”就这样,刘义桂谎称回家拿东西,偷偷来到了当时的梁岗中学九(2)班,上了“最后的一堂课”。
下课铃响,收起教科书,刘义桂向学生们告别。当时,全班学生被这突如其来的噩耗惊呆了,教室里有了哽咽和哭泣声。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也许这是上天对我的一次考验。”面对学生们,刘义桂忍住内心巨大的悲痛,仍面带微笑地与他们约定。
“老师太爱你们了,舍不得这么早就离开你们,所以老师一定会坚强地与病魔抗争,以便更早地回归到你们中间。你们一定要好好做人,认真学习,你们的成人成才就是给老师战胜病魔的最大勇气和信心。”
上天眷顾,手术很成功。住院期间,为了不耽误学生和老师们的时间,她没有说出住在哪家医院,拒绝了所有人的探视。
边化疗边上课
5月17日动的手术,5月26日回家。
哪知一回家,全校几十位老师在第一时间列队前往她家探视,而她的学生也利用大课间和课外时间来家探望。
更让刘老师感动又心疼的是,学生们竟然用从生活费中节省下来的钱,给她买来了各种营养品。
“从被确诊为癌症到手术后回来的一个多月里,从没有流过一滴泪,但面对这群稚气未脱的农家娃,我却真的被感动得热泪盈眶。”刘义桂哽咽着说道。
是呵,世上还有哪种感情能比这种纯洁的师生情更动人、更珍贵,更让人从心底里感到幸福和自豪?
术后不久,刘义桂控制不住她的思生之情,不顾多方反对,决定边化疗边上课。
当全校师生们一再劝她再休息两年时,刘义桂说了一句话——“既然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那就让我拓展生命的宽度和厚度吧。”她的坚决说服了周边人,“其实呵,我想跟孩子们待在一起,一个人在家闷得慌,我离不开这些孩子。”
到现在,她仍旧记得,回到讲台上的那“第一课”,学生们的掌声,还有泪光。这,是幸福的课堂。
由于手术面积大,挖去的筋肉多,刘义桂两臂软弱无力,不能上抬板书,她就用多媒体课件上,需要书写时就用电脑打出来输到大屏幕上。
遇到化疗回来的几天体虚站不稳,她就弯腰趴着讲桌讲课。刘义桂还培养了几名上课小助手,以备不便时代她上课。毕业班的课程是繁重的,学生们中考前的学习任务更繁重,压力更大,但刘义桂和她的学生们仍坚持着、努力着。
师生情谊深厚
时间慢慢走过,刘义桂的身体也在渐渐好转。
犹记得,学生们曾在日记中写道:“大病之后的刘老师更坚强、更乐观、更豁达,面对如此美丽、坚强的老师,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轻言放弃!”
如今,那群四年前所谓的“三蛋生”们早已用他们青春的汗水在中考的答卷上书写了一份份令自己、也令刘义桂满意的答卷。
对于刘义桂来说,那年的印象,也永远停留在了全校毕业典礼大会上,九(2)班全体同学集体朗诵的那首散文诗:“刘老师——我们永远的妈妈”,“就好像仍在耳边回响。”
“现在还在吃药,也不知道哪一天就复发了。”不过,就像她跟孩子们所说的一样,“一定会坚强地与病魔抗争。”
称刘义桂“妈妈”的,何止那已经毕业了的九(2)班的孩子们。
“刘老师天天晚上头疼得厉害,以后有什么事儿,不要都找她,能自己解决的就自己解决。”“您是我们的刘老师,更是我们的牛妈妈,好妈妈,我以后一定会好好学习,尽量不再让您生气。”“最后一节晚自习,老师把日记改完了,跟我们谈了谈上周班里平日出现的问题,看到刘老师揉着额头,很痛苦的样子,我的心也跟着一上一下。”
看着这一篇篇日记,还有孩子们对自己的牵挂,刘义桂说,心里暖暖的。
【感言】
“既然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那就让我拓展生命的宽度和厚度吧。” ——刘义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