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师道尊严 > 民族村里的“最美乡村教师”
民族村里的“最美乡村教师”
来源: 新疆都市报    2024-09-30 11:26:27   责任编辑: 郝菁   www.k618.cn
内容提要: 今年9月9日,在北京举办的大型公益活动“寻找最美乡村教师”颁奖礼上,来自新疆克州阿图什的双语教师周丽娜登上了领奖台,荣获“最美乡村教师”称号。

 

【图语:周丽娜在校园里为学生们打响上课铃】

  今年9月9日,在北京举办的大型公益活动“寻找最美乡村教师”颁奖礼上,来自新疆克州阿图什的双语教师周丽娜登上了领奖台,荣获“最美乡村教师”称号。

  面对眼前的荣誉,周丽娜只是坦然的一句话:“只有努力,才有收获的希望。”

  然而,这一句简单的话语,却饱含了周老师付出的无数艰辛和爱心。

  沈阳人周丽娜与新疆维吾尔族小伙儿恋爱结婚,并于2006年和丈夫从沈阳来到新疆克州阿图什上阿图什乡,成为这个维吾尔族乡的唯一一名汉族人,为此,她当上了卡依拉克小学的临时双语教师,并担任毕业班班主任。

  几年中,她的学生有13名考上区内新疆班,并多次在各类比赛中获奖。

  2010年,公立阿图什镇中心双语幼儿园招聘汉语老师,她取得了笔试、面试双第一的成绩,尽管她已经超龄,但仍被特批为正式教师。

  她有助人为乐的习惯,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放弃资助贫困的维吾尔族学生。亲人多次劝她回沈阳老家生活,但她已把阿图什当成了自己的家。

  跟随丈夫来新疆

  上世纪90年代初,在沈阳某市场做生意的周丽娜听说市场里有个新疆小伙卖烤羊肉串,听别人说他的烤肉味道很好,于是周丽娜就去尝了一次。

  “烤肉味道真的不错。而且他人很本分,待人很热情。”周丽娜说。正是这位来自新疆的维吾尔族小伙子乃斯如拉·吾买尔用热情和坦诚打动了周丽娜,之后他们就慢慢地相爱了。

  1996年,周丽娜与恋爱了三年的乃斯如拉·吾买尔登记结婚。婚后小两口以卖烤肉为生。那些卖烤肉的日子虽然辛苦,但两个年轻人却以勤劳的双手共同创造着美好的生活。

  其间,两人先后两次回到新疆,直到2006年,彻底把生活重心放在新疆。那时乃斯如拉·吾买尔提出想回新疆发展,周丽娜听后义无反顾地带着女儿跟随丈夫来到他的家乡阿图什。从此,周丽娜的后半生就与阿图什彻底分不开了。

  周丽娜说:“丈夫为了我放弃了很多,他一直用朴实与勤劳的肩膀支撑着这个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家乡的思念也越来越浓,于是我们举家搬回了新疆。”

  由于新疆的气候及生活习惯和内地的差异,初来乍到的周丽娜很不习惯。

  “新疆和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和好多内地人一样,我以为新疆就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有点失望。但是既然我已经成为了新疆媳妇来到了新疆,我就要入乡随俗。”于是周丽娜开始跟着婆婆和妯娌们学做维吾尔族食品,跟着丈夫学说维吾尔语,参加村里人的红白喜事等等……使自己尽快融入到现实生活中去。

  “同家人、亲戚和邻居们交流,最困难的还是语言,听不懂家人和邻居们讲话这是很最难受的事情,于是我下定决心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语言。我女儿双语很好,我就让女儿给我教,四年之后,我就可以用维吾尔语和大家交流了。”周丽娜说。

  当上教师圆梦想

  “当教师是我从小的梦想。”周丽娜说。当年高考差几分没上成大学,没能完成当教师的愿望,但这个梦想一直都在周丽娜心里。

  2006年,周丽娜跟随丈夫从沈阳来到阿图什定居。作为卡依拉克村中唯一的汉族人,周丽娜应村民的请求教村里的孩子们说汉语。很快,周丽娜教孩子们说汉语的消息传开了,卡依拉克小学 的教导主任找到了周丽娜,希望周丽娜能够到学校里来教书。

  但是,周丽娜只有高中文凭,又没有教师资格证,她只能被学校特聘为临时教师。

  “不管是临时的还是正式的,我终于能站在讲台上教书了,这就足够了!”

  为了能够正式站在讲台教书,周丽娜一直在努力着。功夫不负有心人,2010年,上阿图什镇中心双语幼儿园招聘汉语老师,周丽娜取得了笔试、面试双第一的成绩,尽管她已经超龄,但仍被特批为正式教师。 周丽娜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

  周丽娜曾经教过的学生阿米尼古丽·吐尔逊如今在石河子上区内初中班,她告诉记者:“我觉得周老师特别负责任,我们汉语基础很差,但周老师耐心地一遍一遍教,直到我们掌握为止。”

  2010年9月,周丽娜被调到上阿图什镇中心双语幼儿园工作,再到如今的要维勒克村双语幼儿园当园长,工作岗位调整了,但周丽娜对孩子们的爱没有变,对工作的热情没有减,依然孜孜不倦地工作着。

  直到今天,周丽娜月工资不到3000元,丈夫在另一所幼儿园当临时工,月收入只有900元,还要抚养两个孩子,家里的日子不宽裕。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周丽娜每月还拿出50到100元资助贫困孩子,给孩子们买书包,给幼儿园买教学用的材料等。

  “我知道读不起书的滋味是很痛苦的,所以不想再看到有孩子因为贫困不能上学。”周丽娜动情地说。

  教学相长学维语

  说起工作上的事,周丽娜说,多年前她给孩子们上的第一堂课记忆犹新。

  由于幼儿园双语教学起步晚,孩子们几乎不会说汉语,初次见面时,孩子们都把“周老师”喊成了“周老鼠”,令周丽娜啼笑皆非。

  为了使孩子们尽快掌握汉语,周丽娜自创了一套教学法叫“兴趣教学法”:一节课40分钟只上15分钟,其余时间让孩子们轮流上讲台进行表演,并将要学的汉字写到小玩具上,让孩子们带上小玩具做游戏,在玩耍中认识了汉字。

  在这样的互动过程中,周丽娜也意识到孩子们是她学习维语最好的老师,于是也把孩子们当老师学习维吾尔语。周丽娜创造性地把维语意思用拼音写在纸上,她说汉语让孩子们教她维语。

  周丽娜骄傲地说:“这就叫做‘双语’。”这样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不但让孩子们的汉语水平迅速提高,也让周丽娜学会了维语。几年下来,周丽娜和孩子们都能流利地用双语交流了。

  如今,人们见到一身维吾尔妇女装扮的周丽娜,都会把她当成是维吾尔妇女。

  学生爱戴的好老师

  “周老师,我们来看您了!”今年暑假的一天,正在自家院子里坐着休息的周丽娜听到门外叽叽喳喳的说话声,打开门一看,来客不是别人,都是周丽娜曾经教过的学生。孩子们一进门就抱住周丽娜老师,亲热地问好。

  师生们一起坐在院子里,回忆起当年学校的生活,欢笑声不断传出。

  阿米尼古丽和其他几个同学还一起买了影集送给了周老师,影集中写到:“感谢周老师,您教给了我们知识,给予了我们做人的力量,我们永远感谢您!”

  回想当年上课的情景,阿米尼古丽说:“周老师,我还记得你教给我们的第一节课就是《小鸟与树林》。你就像榆树一样,我们就是小鸟。”

  学生麦尔丹也说:“好多老师给我们上了汉语课,但是都比不上周老师,周老师上的课是最好的。老师谢谢您。”

  人人夸奖的好媳妇

  丈夫乃斯如拉·吾买尔和家人亲昵地称周丽娜为“古兰旦姆”,名字取自电影《冰山上的来客》女主人公古兰旦姆,意为“帕米尔高原上的花朵”。

  提起妻子周丽娜,乃斯如拉·吾买尔总是滔滔不绝有很多话要说:“她心底善良,尤其是对我的家人,我心里很感谢她,能娶到她是我的福气。”

  “我妈妈是最漂亮的妈妈。周丽娜的儿子阿尔法特对妈妈十分爱戴。

  女儿阿依古丽也一个劲地夸妈妈。阿依古丽今年16岁,现在天津微山路中学上学,提起妈妈,她深情地说:”我很佩服妈妈,十几年来任劳任怨,除了工作外,把家里照顾得很好,她真的很不容易,我们全家人都很感谢她!“

  平日里周丽娜和邻居们像一家人一样相处,谁家有了好吃的,都会第一时间给对方送去分享。

  邻居海尔尼莎·吐达洪夸奖周丽娜说:“周丽娜汗是我们村里唯一的汉族媳妇,她很随和,能和大家和睦相处,街坊邻居都很喜欢她。”

 

【本文责编: 郝菁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