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师道尊严>如何留住农村教师
高慧斌:城镇化进程,如何留住农村教师
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  2014-12-31 09:32:00   责任编辑:郝菁  www.k618.cn
内容提要:在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质量不断提升。与此同时,对教师交流、农村教师津贴发放等配套政策要予以连续实施,以此确保农村教师的切实获益。

 

  【图语:城镇化进程,如何留住农村教师】

  在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质量不断提升。根据最新《中国教育统计年鉴》及相关数据,农村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合格率增幅明显,2012年分别达到99.7%、98.7%和94.5%,其中小学和初中比2001年分别提高了3.3和11.6个百分点。农村中小学专任教师高级职称人数明显增多。2012年,农村小学教师、初中教师、普通高中教师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分别为1.62%、12.33%和21.88%,分别比2011年提高了0.04、1.12和0.7个百分点。农村中小学专任教师研究生学历人数增加显著。2012年,农村小学教师、初中教师、普通高中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分别为0.09%、0.40%和2.99%,分别比2011年高出0.02、0.04和0.51个百分点。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农村教育投入水平不断提高,但与城市相比,农村师资水平相对薄弱,尤其是农村优秀师资向城市流失现象较为严重,直接影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

  农村教师待遇偏低是农村优秀师资流向城市的主要原因。《中国教育报》11月1日刊发的《调查报告:农村教师福利待遇有待提高》显示,仅36%的农村教师享受医保福利,定期体检制度没有建立,对大病保险知之甚少,40岁以下教师月缴住房公积金不足百元。同样的劳动和付出,所得和付出却不成比例,很多农村优秀教师一旦有机会就会向城市流动。

  发达国家在发展初期也曾经历过偏远地区教师流向发达地区的过程。为了确保偏远地区教育质量,发达国家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解决这一问题:

  推进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例如日本,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所有学校都要达到国家标准,保障了学校办学条件的平等。

  实施教师流动,合理配置人才资源,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例如,日本、韩国实行教师定期交流制度,并通过法律法规以及各种配套措施,对教师交流的义务性和定期性、流动区域、流动对象、流动程序、相关待遇等做出了明确规定,有效地缓解了偏远地区和薄弱学校优秀教师短缺问题,从而保证了以教师交流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向边远地区教师发放津贴,提高农村教师待遇。这是世界各国对偏远地区教师采取支持的最普遍做法。例如,澳大利亚为鼓励教师到边远和农村地区任教并长期留在当地工作,专门为这些教师提供特别奖励和培训机会。昆士兰州设立边远地区激励计划,为在边远农村学校工作的教师提供经济资助,即每年提供1000澳元至5000澳元不等的补偿金,相当于小学教师最低工资的2.8%至14%,另外还有部分交通补贴;服务期满后仍留在当地工作的教师,每年有另外2000澳元至5000澳元的奖金。尼泊尔、冈比亚、委内瑞拉等国也对农村教师给予不同额度的津贴补助。

  提供住房补助。例如,为了帮助有广漠的土地、居民少于2500人的农村学区吸引和挽留教师,美国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住房激励政策,包括安家补助、房租减免、住房贷款、税收减免和拨款。密西西比州和尤他州农村学区为服务于教师短缺的农村教师提供住房贷款和租房服务。一些发展中国家还对特殊群体进行补助,比如巴基斯坦对女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给予住房补助等,取得了良好效果。

  从目前来看,我国依据国际经验,通过推进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教师交流、发放津贴、建设教师周转房等举措,缓解了农村教师短缺、农村优秀师资向城市流动等问题,但在以下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突出重点,加大津贴额度。我国教育区域发展不均衡较为突出,因此,优先对地处偏远、生活艰苦的农村教师实施高额度的津补贴政策,以此解决这些地区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的问题。

  提升农村教师幸福感。在加大农村教师津贴补助的同时,还要提升农村教师专业效能感,这种效能感是教师长期执教的根本动力。因此,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以此提高和增强农村地区学校教师教研活动能力、教学水平和教学思想等,使他们能够在教育教学中找寻到更多的乐趣与尊严,形成对农村教育和农村学校本身的热爱。

  跟踪调整、适时连贯。政策的出台并不意味着问题的解决。从目前来看,为推进教育城乡一体化,我国已经全面启动实施教师交流、农村地区教师津贴发放等规定,但在这一过程中应通过跟踪调查,发现实施中的问题,并及时对政策做出“二次决策”。与此同时,对教师交流、农村教师津贴发放等配套政策要予以连续实施,以此确保农村教师的切实获益。

 

【本文责编:郝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