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语:亲其师,信其道。】
教师的职业是育人,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具有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情感,直至全身心地投入于教学工作中。一个缺乏情感的教师,不可能以教育为己任,更难以在教学中取得令人信服的成绩。
教师的职责不单是传授知识,还要塑造人,两者要结合起来,情感则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着主导作用。由于学生的认知活动都伴随着强烈的情感因素,而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情感具有调控作用。因此,充分注意教师积极的情感因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之一。
一、 教学活动是师生情感信息交流过程
教学过程是传播知识的过程,知识的传播媒体不仅通过信息交流,而且还通过情感交流和影响起作用,正如一名教育家所说的,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入另外一个头脑,而是老师和学生之间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这种心灵接触主要是通过情感的交流来实现的。在教学活动中,老师的积极情感能诱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只有老师喜欢教的课,学生才喜欢学,教师只有具备对学生真诚的爱和自身的人格魅力,才能够吸引学生,使其受到激励,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
二、 教学是一种艺术,情感是艺术的根
艺术的魅力在于感染人,感染就是情感的特征之一。教师的教学犹如舞台上的演员表演一样,要求要用积极饱满乐观的情绪去感染学生。作为我们教师决不能刻板,毫无表情,一定善于表达情感,否则,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也会厌恶老师的教学。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光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没有积极高昂的情绪哪能激励人?没有老师的主动哪能唤醒沉睡的学生?没有高尚振作的精神哪能鼓舞人呢?一些身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他们都是在教学中倾注了自己感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在艺术的享受中学习知识。老师愿意教,学生才愿意学,也才能够学好学活。
三、 以积极的情感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而学生在思想品德形成和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非智力因素占有重要的作用。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很多被划为差生、劣等生范畴的学生,原因不在于智力因素,而在于非智力因素没能很好地利用。所谓非智力因素,主要指人的兴趣、情感、意志等方面。而教师的积极情感则是激发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措施。教师要用真挚的情感,尊重学生的人格,把热爱学生与严格管理学生结合起来,不要有偏爱好生,歧视差生,甚至辱骂、挖苦差生的言行。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情感为出发点,做到以情感人,以情管人,以情育人。一个缺乏情感的老师,即使能够做到严格管理,也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 亲其师,信其道
“亲其师,信其道。”这已经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在学校教育中也是一样,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形象应是有渊博的知识,高尚的人格,也包括他的情感和言行。一般说来,学生喜欢哪一个教师,那么,他就喜欢这个老师任教的学科,这门学科学得就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正如前面所讲的,人是有感情的,而教育也是有感情的,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灵与心灵的接触,所以说教师的情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着未来前途的发展。
要让学生亲近老师,老师必须首先热爱学生。老师亲切和蔼的态度会给学生安全感,心灵无距离,进而产生信任感。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要发扬民主,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这是建立师生和睦相处,深情厚谊的基础。这样,学生对教师的热爱和尊敬,就会转化为对该学科的热爱和兴趣,成为学生学习进步的强大动力。
由此可见,积极的情感是教师在教学中搞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