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师道尊严>帝师·清朝·夏同善31
帝师·清朝·夏同善31
来源: 立身国学教育  2015-03-25 13:10:00   责任编辑:施婷  www.k618.cn
内容提要:夏同善(1831—1880年),字舜乐,号子松,原是仁和(杭州)人,幼年丧母,父亲夏建寅续娶乌镇萧氏,夏同善视之如同生母。

 

  【图语:翰林第】

  夏同善(1831—1880年),字舜乐,号子松,原是仁和(杭州)人,幼年丧母,父亲夏建寅续娶乌镇萧氏,夏同善视之如同生母。父亲仕途失意,遂弃儒经商,夏同善随继母住在外婆家。夏同善从小酷爱读书,竟遍读外祖父所藏的典籍。1855年,夏同善中举人,次年咸丰六年(1856进士及第,钦点翰林并赐“翰林第”匾,选为庶吉士。夏同善因念自己得以读书皆赖萧家,就把御赐的匾额挂在外婆家的大厅上,又请得圣旨改建萧家厅。崭新的翰林第造好后,他将圣旨诰命供奉在正厅中梁一对雕花镂金红漆木盒内,自此,翰林第就成了乌镇最吸引人的古宅名居。

  夏同善幼年丧母,父夏建寅续娶乌镇萧氏,常随继母住外婆家,好读书,遍读外祖父萧麒藏书,与胡雪岩有交情。

  咸丰六年丙辰科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历官庶常馆庶子、詹事府詹事。善写文章,时人誉谓“在曾(国藩)、左(宗棠)之上”,甚得慈禧太后赏识。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同善反对议和。太平军陷杭州,夏同善在家服父丧,携母到上海。

  同治六年(1867年),升为少詹事。同治十年(1871年)任兵部右侍郎。

  同治十二年(1873年)以审理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闻名。

  光绪元年(1875年),与内阁学士翁同和直毓庆宫授读。

  光绪四年,视学江苏。光绪六年(1880年)卒。朝廷赐祭葬,谥文敬。葬于大清岭。

  浙江图书馆今存夏同善手稿《夏子松先生函牍》。浙江省桐乡市乌镇有夏同善翰林第。 

【本文责编:施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