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语:有偿补课漫画】
常说假期未至、补课先行,而今年暑假如约而至之前,倒是对有偿补课的通报先出现了。
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对3起有偿补课典型案件情况进行了公开点名通报,3名从事有偿补课的教师被辞退。
直接给予辞退!这么严厉?没错,对个别心存侥幸、顶风违纪进行有偿补课的教师和学校,就是来一下当头一棒。
其实,“紧箍咒”早已开始念了。远的不说,就今年,自治区教育厅决定自4月开始,在全区教育系统集中开展为期3年的有偿补课专项整治行动,以杜绝中小学校和在职教师有偿补课,规范办学行为和教学秩序。前不久教育部也出台了相关规定,严禁中小学校组织、要求学生参加有偿补课,严禁中小学校与校外培训机构联合有偿补课。
严禁之下必有严惩,否则空对空的禁令,会无力改变禁而不绝的现状。细看此次因有偿补课而被辞退的教师,拉来补课的学生不多,收的费用也绝对称不上大额。因此,严惩更多的是在警示:有偿补课是不能触碰的红线。
之所以设定这个红线,是因为教师有偿补课的危害和影响不容小觑。或许有人不解,补课本身没有错啊,教师“牺牲”个人时间、精力授业解惑,这不是教师美德么?何以一转眼却变成了被严令禁止的行为?
其实,错就错在“有偿”上。按理说,老师为学生补课,花费了时间和精力,“按劳取酬”本无可厚非。但现实却是南辕北辙——本该是目的的“补课”,成了“有偿”的手段,“有偿”成为一些人追求的目的。试想,如果老师的补课变成了一种诱导、暗示乃至强制,甚至影响到正常教学;如果老师补课变成了家长不得不支付的额外经济、时间和精力负担,心有不满却不敢言;如果不参加有偿补课,学生承担可能被排斥、被区别对待的心理重担……如此,谁还能充满敬意地把“补课”二字与教师美德连在一起?
非但谈不上美德,一直以来,教师有偿家教早已被认定是有违师德,这也正是有偿补课被禁的重要原因所在。如果任由有偿补课蔓延,可想见的一个结果是,经济利益驱动之下,一些人的心思更多放在“补课”上。反而那些坚守三尺讲台的老师,不仅在看得见的物质收益上受损,更可怕的是,在这种教育行风之下,坚守成了“异类”。当“有偿”的社会风气弥漫校园,无形中渗透到教书育人之中,最终伤害的,又何止是“教师”这一职业的神圣光环?
当学校、教师与“补课”有着利益关系时,当老师眼里的学生多多少少变成了一棵棵摇钱树,公共教育资源就会产品化、私人化。这样一来,对于那些不愿意,或者付不起补课费的孩子来说,公平何在?义务教育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和普及性何在?
“有偿补课”危害如此之大,必须严禁,当然,严惩绝对是必不可少的当头一棒。